返回

第二百九十二节 诺门罕的变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二节 诺门罕的变化 (第2/3页)

日军的战车部队,在没有对手装甲力量的情况下,轻松突入了苏军侧翼。就在这时,苏军新任的第歹军军长朱可夫,立刻下令组织**员敢死队,拼死以近战武器,挡住了企图继续纵深突击的日军战车部队。而日军对于装甲兵突击战术应用不熟练的缺点,也很快被朱可夫抓住机会,最终利用快回援的坦克部队,将日军战车部队挡住。

    随后的战事,日军也同样没有抓住机会,除了利用苏军后撤坦克的时机,稍微突进了几公里外,并没有歼灭日军任何主力部队,所以同样没有取得这次决定性的胜利。

    6月力开始的战事持续了仅仅五天。双方的就开始短暂休战。

    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双方都在不断扩大参战部队数量,尤其是参战的战车和坦克部队,更是成倍的增加。

    内外蒙古边界的地域,非常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苏联对于坦克的重视,使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后方的工厂中,调集坦克来增加前线,而日本更是以倾国之力,集中了国内所有新生产的战车,甚至中徐州和南京等对峙一线。抽调坦克来来支持正在进行的诺门罕战役。

    所以苏日两国的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有明显差距,对于坦克工业的重视,更是差距悬殊,但是在短时间。双方集中在诺门罕的战斗力,竟然维持了一个不相上下的程度。

    诺门罕战事,从网开始的日军完全失利,到现在的双方僵持

    这样的变化,毫无疑问是和历史上的真实战况不相符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日诺门罕战役,对整个世界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当然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

    德国观察员在评估了诺门罕战役的第二期战斗成果后,对日军装甲部队的评价大增,虽然对于苏日两军的实力对比,仍旧并不看好,但是对于日军的作用,却是产生了明显的改观,认为日本对于德国将来的国际战略需要,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对此,希特勒仍旧没有改变他的态度:

    “这只说是说明我们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现在蒙古的战事,仅仅是两个傀儡政权的战斗罢了。并不真正代表了苏联和日本两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如果日本能够攻入苏联境内,那才真正会对我们的国际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确实,日本和苏联现在打得再热闹,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仅仅是伪满和“伪蒙”之间的战事。在日本和苏联全都撕下面具,不正式代表自己本国宣战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将这次大规模的冲突,视作两国真正的战斗。

    对于这个英键点,苏联和日本自己看得最清楚。

    虽然两国的军队,正在代表自己手下控制的愧儡政权作战,但是两国还是维持了基本的外交关系,并且经常通过秘密的外交渠道,就诺门罕战事交换意见,进行了大量秘密的谈判。

    这些秘密,公众并不清楚,但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