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际承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际承认 (第2/3页)



    哈利法克斯在外交部的授意下措”比示令糊月日他在给菲普斯的信中写道!……

    “在我看来。允许德国在中欧扩张是一件正常而自然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能够抵制德国在西欧扩张势力。否则,我们的整个地位将受到危害,波兰可能只会愈来愈陷入德国的势力范围。苏俄,,只要希特勒还活着,就很难成为德国的盟友。因此。只有考虑到希望法国会保护它自己也保护我们一不要被俄国人牵连到对德战争中去。我才应该不无犹豫地劝告法国政府废除法苏条约,因为未来仍然太难断定!”

    这位外长用简单明了的英语来说:俄国应该为英国的利益而斗争,但是英国和法国不应该为俄国的利益而斗争。

    然而。没有人去做谋求苏联友谊的事。英国人更为关切的是在中欧摆脱他们已经承担的义务。

    他们随意向捷克斯洛伐克作出的担保现在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对一个孤弱无能的国家作出保证显然是荒谬的。因为过去在武装充分的时候都没有能对它加以保卫。英国人央求法国让他们不必履行诺言月24日。英法两国外长在巴黎会晤。张伯伦主张只能集体作出保证。英王陛下政府单独给予的保证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他从未设想大不列颠可能必须单独履行其义务的局面。

    哈利法克斯认为一项共同保证似乎与英法宣言的文字不相一致,甚至连庞纳也怒称它简直不符合宣言的精神。

    由于法国人不肯顺从,因此决定耍捷克人让英国人摆脱困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对一项共同保证感到满意,英国人也就问心无愧了。在捷克人没有作出反应时,哈利法克斯了火,他表示英王陛下的政府不准备考虑作出在不能提供有效援助的情况下,可能责成他们单独或与法国一起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帮助的一项担保。如果德国或者意大利是侵略者,而另一国拒绝履行诺言的话,情况就会如此。

    事情到此为止;英国人无法摆脱一项他们决定不去兑现的保证。

    在愣一,咽年之交的冬季,英国人撇开他们在东欧无法承担的义务不说,对西欧的地位也没有把握。张伯伦特别感到骄傲的英德友好声明很快就失去了光彩。希特勒的目的在于“分化。英国人的意见。他以为英国增加军备会在亲德的英国人士中激起反感;他对英国的“战争贩子们。一丘吉尔、艾登和达夫古拍严加谴责,相信这会在英国人中间引一场反对他们的怒火。

    效果恰恰相反。英国下院的保守党议员对丘吉尔的严重警告颇不耐烦:当达夫古拍辞职时,他们感到气愤。但是他们对希特勒干涉英国事务的行为,同样十分不满。他们相信互不干涉政策。

    希特勒可以在东欧为所欲为,他可以吞掉捷克斯洛伐克或者侵犯乌克兰,但是不能干预英国政治家的事。保守党人经常论证,外界对希特勒的批评只会加强他对德国的控制。现在希特勒给予英国“战争贩子们。的声望是他们自己无法赢得的。英国政治家们对希特勒的行为迷惑不解。他们重整军备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这会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德国在东欧扩张它的势力的事实。可是希特勒非但不赞扬他们的政策,反而破坏了政策的基础。而且反常地为批评这种政策的人们张目。尽管如此,他的攻击仍然没有动摇英国领袖人物的决心,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安抚德国。领土的和民族主义的让步没有能抚慰希特勒。因此英国人又转回到一种原始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他们开始再一次辩解说。只有繁荣能使希特勒态度缓和。于是,一连串的贸易代表团带着谋求经济合作的建议出现在德国方面还有一个附带的吸引力,就是这些合作方案会谋取德国的帮助以对抗美国的竞争。怀有善意的英国商人或英国贸易部代表每一次对德国的访问,都使希特勒更加相信英国是软弱的。他不会知道他们仅仅是在阅读左翼作家论述战争的经济原因的文章。

    英国还有进一步的忧虑:在慕尼黑会议以前,英国人是主张绥靖的和事佬,法国人则不服气地拖着脚步跟在后面。慕尼黑会议以后,情况恰恰相反。庞纳对张伯伦和希特勒私下签订的条约心怀嫉妒,很想胜过它一筹。

    很多后人一直以为这个,时期的欧洲,英法和德苏的矛盾。已经到了立场分明的程度,而事实上却是,这个时候德国和英法的关系,远远要好于对苏和对捷克等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里宾特洛甫相信。一项法德友好宣言会进一步动摇英国干涉欧洲事务的决心。所以在口月6日,他访问了巴黎,签署了这样一份宣言。

    法德宣言本身并无多大意义,相互表示善意,承认对方的边界;万一将来生国际纠纷。两国愿意共同商讨。对法国来说,这也许是得了一分,因为希特勒是以这种间接的方式放弃了阿尔萨斯一洛林;而未来的慕尼黑式的交易可能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