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一节胜利余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一节胜利余波 (第3/3页)

免露出一丝羡慕和遗憾。

    他对面的范哈儿,第…眼就注意到了弄下泣个装甲团收”瑕清

    他当即一笑,缓声安慰木子李:

    “放心好了,上海和南京之间,才是日军与我国的主战场,你率部在这儿,绝对少不了和日军进行坦克战的机会

    随后又不忘叮嘱木子李:

    “抹上面的坦克资料,你必须牢记,但是他提到的很多战术,都是针对苏北战场的现实情况拟定的。和我们江南的坦克作战环境,完全不一样,到时候实际应用针对性战术的时候,你还是要自己适度把握,最好能够和小林一样,研究出有自己特色的战术。”

    范哈儿的这番安慰叮嘱,立刻起了作再。

    木子李导上“啪”一个,敬礼,大声道:

    “谨遵司令教诲!”

    他心中,此时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斗志,没道理林效范这个毛头子。在苏北战场上取得了极大的战果,自己在江南这个更大的战场上,还不能取得和他相比的战术成果,回去一定要好好操练手下那帮小子,让他们更好的操作坦克,在战场上。也斩获大批的日军坦克,来作为大家的功勋章。林效范这个装甲团的出击,通过电波,迅的传遍了全中国。包括美英苏德等世界上其他关注中日战事的国家,也同样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详细的战斗过程报告。

    如果说,国人对于这一次的坦克战胜利,还仅仅是欢欣鼓舞的话,那么美英苏德等外国,对于这次战事的关注,就是完全撇开了胜负结果。单纯的关注这次坦克战里面的战术和技术的运用了。

    因为是公开交战,彼此的战术,也是非常清楚的展示在交战两国面前。而在中日战事开始后,就派遣了大量志愿人员、观察员的美英苏德等国,凭着自己的政治地位优势。完全可以公开的获取完整的战术报告。

    当林效范单独运用坦克和装甲车。两百公里奔袭远程之敌,将日军打了一个对穿,再胜利返回的报告送到德国两国装甲部队将军面前时。其中一人忍不住惊呼:

    “这就是我想做的

    “这也是我想要的!”

    另外一个银将军,同样微笑着点头。

    这位两人的,正是在德**队系统中,对于坦克装甲作战极为关注的古德里安和隆美尔。

    自己军队中两个将军,都对中国的这种坦克战术表示关注,就连希特勒也引起了极大兴趣。

    还没彻底失势的亲华派,趁机鼓动希特勒:

    “如今中日战事拖延,日本根本无力吞下整个中国,僵持的时间越长,到时候日本反而最终落败的可能性就越高,也许我们应该改变现在的对中日政策。”

    希特勒现在确实对中日的印象。有了一定的转变。

    但是刚刚在慕尼黑会议上。顺利通过谈判,即将兵不血刃的得到整个苏台德的希特勒。却是并不愿意那么随便就改变自己原先的决定:

    “中国和日本,我们仅仅是需要一个政治上的盟友,真正军事上的帮助,不管是选择中国还是选择日本。都不大可能在几年内,帮助到我们。”

    老希到了这个时候,反倒对于可能的盟友看得比价清楚了,不像网开始在中日之间选择的时候,受里宾特洛甫的影响,一面倒的转向日本。甚至在得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还想逼迫中国投降日本。

    他当时的那番感受,现在自然是仍旧有影响。

    一直把苏联当成大敌的希特勒,现在已经绝对不允许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中国,在未改变这一外交关系前,就恢复彼此的关系。

    生在津浦线上一个小火车站的激战,在世界列强国家的军队系统中。确实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是在政治高层,却是依旧波澜不惊,列国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待中日两国的态度。因为双方的实力对比。并不会因为这一场或者两场战斗的胜利,而生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不仅仅是国外如此,国内对于眼下的中日交战前景,也是同样并不十分导观。

    即便是看得最乐观的人,也只是认为中国可以将防线稳定,不再继续撤退,坚持个几年后,等日本人挺不住了,他们自然会和谈撤兵的。

    范哈儿期望的更远一点,如果徐州方面的仗真的打得好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可以防守住徐州一线那么简单。形成反攻还是很容易的,只是徐州现在的战区司令部,不管是老蒋还是李宗仁,恐怕都没有那么“冒险”的想法,所以现在的最好战斗结果,确实也会如同大家期待的那样。守住现在的防线,然后继续通过南京的谈判桌,来确定彼此的最终战斗结果就可以了。

    而有了眼下林效范的胜利,加上自己根据他的一线笔记报告,再作出一些针对性的安排,实现上面的目标,其实还是完全可能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彼章节更多,支持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