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节 大胜 (第3/3页)
本身的财产和人员损失,也极为惨重。
在早期抵挡日军的巷战中,南京城的大量建筑,就直接损毁与两军战火,阴二范哈始火箭炮的覆蔫式攻击下。这中损毁更是讲步甲六根据副官处和参谋部的初步统计,这一战,仅南京城中的建筑类损失,就过上千万银元。
相比于财产损失,平民的损失同样过几万人。他们大多死于交战中的流弹,但也有少量平民,是在给**将士帮忙,或者站出来一起战斗的时候被击杀的。
虽然在战前的动员迁移,加上战火烧到城中,确实让大量的平民在后期又撤出了不少。
实际上,到了日军正式打入南京城中,同时封锁长江江面的时候,南京城中也只剩下几万平民了,这些人分布在偌大的南京城中,依靠地堡或者其他建筑固守,本来危险也不大,但战斗足足打了几个月,自然让大多数人都无法躲藏,最终蒙难,却也是国家一大损失。
万幸的是,南京保卫战最终还是胜利了,他们被杀的仇恨,也多少报了一点。
但是亲人间的伤感,当然不会因为报仇了而减弱,尤其是城中还有大量损失了战友的士兵,所以在南京保卫战胜利后,南京城,反而是中国现在的大城市中,胜利氛围最不浓厚的地方。
“通知武汉最高统帅部,申请同意全国为南京的死难者和战殒者,降半旗致哀一日!”范哈儿突然对副官出命令。
这次南京的平民损失,和历史上单纯的无辜杀戮有所不同,所以大多数国人,对于城中有遇难的平民一事,并没有特别感觉,但是范哈儿却是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南京城中,历史上那些遇难的同胞。
自己誓死要打这南京保卫战,也许潜意识中,就是想尽量避免那样的人间惨剧生吧。
而现在,自己仍旧神情政府降半旗,名义上主要是是为了保卫战中的战殒者,实际上,他的内心,还是为了历史上那些遇难者。
范哈儿作为刚刚率领大军获得胜利的第一功臣,提出要为战殒者降半旗致哀,国府当然不会不同意,很快,由蒋委员长亲自批复的电报,就传到了范哈儿手中。
“哈公所求,一概允许,并特请范哈公传达蒋家人和最高统帅部诸同仁,对于前线将士的慰问。不日,某将亲率劳军团,前来南京宣慰参战官兵!”
老蒋的回复,让范哈儿笑着摇了摇头。
这位委员长在南京保卫战胜利,不顾前线形势仍旧紧张,就匆忙的跑来慰问参战官兵,看来是对于自己的威望,很是忌惮,迫不及待,要来前线收买人心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范哈儿并不担心。
这次南京保卫战后剩下的几支部队,原来的残兵败将,全都被自己拆散打乱重组了,由自己的嫡系军官出任中高级指挥官,这老蒋想要再将他们收回去,基本已经不大可能。而其中占据了一半人数的新兵部队新编师,因为自己算是**系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对他们好,并且承诺将他们收入自己嫡系亲兵系统中的人,随着南京保卫战结束,自己履行承诺将这些新编师的番号序列,大多编入了自己第七战区的嫡系部队名下,这个承诺也算是完成,老蒋想要拉拢他们。当然也不大可能。
唯一可能被老蒋亲临一线劳军所感动,估计也就是原来中央军系统的几个精锐嫡系师了。不过像第毖师等几支部队,在经历了南京保卫战后,基本成了残缺部队,保存完整的只剩下后期投入战斗的税警团和委员长卫队等少数几支部队,这些人马,就算老蒋不亲自来前线慰问,也基本不大可能跟着范哈儿走。
所以实际上,老蒋亲自来并线劳军,争取军心,并没有多少的军心可以捞。
虽然范哈儿知道老蒋这次来前线,可能要失望而归了,但必要的迎接程序,还是要做的。
同时随着南京战役的结束,下面需要考虑的事情,和必须进行的准备,也是马上需要和各方讨论并且赶紧作出决定的。
范哈儿早就通过情报渠道知道,日军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继续进攻华东,而是短时间内不能调集足够的兵力罢了。随着南京战事结束,等到自己的部队休整完毕,估计日军从各处调集过来的援军,就足以又把原来的损失兵力补足,并且还有多余了,到时候**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以及休整期间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都是绝对需要好好讨论的。
所以范哈儿一边对老蒋出了欢迎通电,一边却也是密电各方,对接下来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讨论了。
愣年月,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自然打得如火如荼,但是国际上,欧洲方面,也并不是那么平静。中国在南京取得大捷,三个月战斗期间,总共歼灭日军将近十万人,这样的胜利,即便是以**二十几万人的损失换来的,也还是足够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力,引起某些集团,改变对中日战争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