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节全城大撤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一节全城大撤离 (第3/3页)

之一的民众,但是其余的人阅读最新董节就洗涧书晒细凹曰况姗)小说齐伞,川泛抱着侥幸心理,想等等看“选择了继续留在南”

    中国的低层老百姓,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就是只要顾好自己就行,对这天下换谁做主人,并不是很敏感。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因为国民党的当政,很多人本来就感觉录削太重,现在可能换个人来入主南京了,所以也不介意换种生活方式。至于这个新主人是**还是日本人,那些大字不识的底层人士,绝大部分都区分不清楚。

    这无法区分的后果,就是只有等对方露出刺刀了,才能真正明白对面的人是强盗掠夺者,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同胞。

    也并不能完全指责他们无知,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就是如此,无知并不是罪,有罪的是那些有知却还另外去做的人,明明知道结果会如何,却乐得拿自己同胞的性命和利益,却给自己换取好处和利益的汉奸。

    这次联合公告一下,虽然全城反对声一片,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老老实实的搬迁。

    其实大多数人,对于战火无情这个事实。还是很有所认识的,同时开战至今,他们也6续听说了大量关于日军残暴嗜杀的言论,所以眼看战争真的无法避免,现在军政双方又联合下达迁移命令,就决定还是老老实实遵守,去内6其他地方暂时躲避战火了。

    此时南京的铁路公路系统,还是比较畅通的,日军的飞机,因为和范哈儿几次交火,损失十分惨重。所以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的轰炸南京,更没有派出多余飞机。轰炸扫射铁路公路交通,阻碍难民迁移逃离,所以一开始撤离后,到也并没有遇到多大的危险。

    绝大部分人,都很顺利的出了城。

    甚至在运载量较大的航运路线上,几艘范记号大轮船,还不仅运载了大量难民,还包括很多轻便的文物、工具、书籍、资料之类的东西。

    至于那些重要文物和机器、工厂、原材料之类的,其实早在上海泓沪战役爆开始后,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了内迁工作。在范记号的配合下,包括南京中央博物院在内的大量馆藏文物,都已经无惊无险的安全运抵了重庆的防空储藏仓库中。

    对于各类文物古董,范哈儿尤其重视,几乎对全程进行了一次最后清扫,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也找地方悄悄埋掉,绝不落入日本人手中。

    一时之间,南京通往西部方向的道路和江面上,全是不停移动的车辆、船只和普通行人。

    这次撤离,除了夹带了一丝紧张气氛外,到也没有特别危险的地方。

    不过少数顽固分子,坚决不愿意离开南京,甚至也不愿意看到周围人离开南京,这些人占总人口比例并不高,但是总人数还是非常庞大的。他们自己坚决不愿意迁移,甚至还在遇到某些社会名人不想离开时。坚决出来阻扰迁移工作。

    对此,范哈儿只能暗暗摇头。

    可怜的国人同胞啊,难道你们真的只有等日本鬼子露出屠刀了,才能意识到你们将要面对的,是一群非人类,绝不是笑脸就能赢得尊严的入侵者呢。

    到是一边的唐生智,对于这样的情况早有认知:

    “百姓们撤离当然好,我之前一直不同意牵制,就是担心这些不愿意迁移的人,怕弄个不好,日本人还没打过来,他们就闹了起来,我们这边先自乱了阵脚。”

    范哈儿对于唐生智这番事后诸葛亮的话,也没放在心上。

    他还是很现实的,对于那些愿意走,而没有条件走的人,给予尽可能的帮助,而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则是强制迁移,至于剩下这些坚决反对迁移,想在南京留下来迎接新统治者的人,则是随他们自己好了。

    范哈儿的大规模迁移撤离行动。其实仅仅只进行了三天。

    三天后,南京保卫战,就在日军的主动进攻下,无奈爆了。

    随后虽然还是6续有大量躲避战火的人,继续从小道逃离了南京,但是数量上,就无法和前面三天的强制迁移相比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范哈儿已经非常满意了。

    至少,历史上国民政府并没有组织大量的运载工具,来撤离南京的市民,很多在幸免于难的人,大多数是在战争爆后,自己提前从城中逃出去躲避战火。才侥幸免于屠戮了。

    当战争爆多日以后,范哈儿就安现,整个南京城中,除了一些必要的提供市政支持和后勤的市民,剩下的,就是一些铁了心准备当顺民,迎接新主子的媚日派了。

    对于那些必要的市政和后勤人员。范哈儿已经和唐生智等人打过招呼。要他们在战事不济,必须撤离的时候,务必要带上这些服务人员。

    有了这一次大撤退后,范哈儿相信。不管南京成不成为日军的绞肉机。起码他们想要进行的大屠杀。绝对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