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节全城大撤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一节全城大撤离 (第2/3页)

本不应该在便于敌人海6空协同作战的长江三角洲胶着太久。但我们却这样做了;英美帝国主是图。隔岸观火,谁也不会出年帮助我们的,许多往事都证明了这一点,国际联盟靠不住,九国公然同样靠不住,我们却把战略做了政略的牺牲品,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我还认为:我军应该坚持持久消耗战略,不应该在一城一池的得失上争胜负,应从全局战略上着眼,同敌人展开全面的持久战,敌人在局部的战斗中可以取得胜利。可是在持久战的全局上他必然被中国拖垮。”

    这是非常官方的说话,范哈儿听了不由冷笑一声:

    “那南京呢?”

    “南京?日军正利用在上海会战争得的有利形势,以其优势的海6空军及重装备,利用长江和沪宁,京杭国道等有利的水6交通条件,直逼南京。浦京地处长江弯曲部,地形背水,敌人可以从江面上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在6上可以从鞠湖截断我军后方交通线,然后以6海空军协同攻击,使南京处于立体包围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

    “咳咳”范哈儿举断。

    “在江阴要塞守军撤离前,我已经命令他们再次沉船封堵航道,所以日军第三舰队的军舰,在几个月内,是不可能进入长江,威胁南京的。”

    “哦?”唐生智听到这个消息。到是眼睛一亮。“你确定?不用几个月,只要撑一个月,就足够我们作出更多更好的准备了。嘿嘿,那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恩,这个消息我可以确认范哈儿肯定的点头。

    “唉”唐生智还是又叹了一口气。“可惜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很大,又经过了混乱的长途退却。已经没什么战斗力,非到远后方经过认真地补充整,不能恢复战斗能力。基于我军当前的战斗任务,为贯彻持久抗战的方针,我军应避免在不利条件下,被敌人强迫作战,而应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争取时间,掩护后方部队整补并进一步实行全国总动员,争取在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有利地打击。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南京是我国都所在,不做抵抗就放秀,当然不行。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只可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撤退

    虽然这话和前面的老调差不多,但范哈儿还是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长远战略规划。

    当即就提出:

    “正是因为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处理南京问题,今天我们可以弃守南京,明天条件合适了,我们就可以再打回来。而作为中国的都,如果能被用来作为消耗日军的最大筹码,我觉得那绝对合算。可惜满城的百姓。却是无辜的,不应该沦为国战的炮灰,所以才应该马上撤离

    “以南京为筹码,拖住日军进行不断消耗?”唐生智面上并不认同。

    最后还是摇摇头说道:

    “且不说我们能不能够消耗得了日军,就是委员长和国防会议的其他诸公,恐怕也不会这么想,我可是听说,有人想以牺牲都为代价。换得不降而降的机会,就连委员长。也有以南京博取外国同情,从而介入调停的希望

    “这到是”。范哈儿无奈地点头。“老蒋满心希望出面调停的英美两国,一直在日本人面前谨小慎微。九国公然会议前后,中国拿钱向英国买战斗机,堂堂大英帝国慑于日本的压力。只敢卖给中国不带机枪的战斗机,还得由中国自己装配;中国缺少运输机,在香港从英国手里买了3架。英国又要求把飞机改装成救护机,才能卖给中国。美国偷偷把波音飞机部件运到澳大利亚。装成整机准备卖给中国,可是澳大利亚却不许出境。美国赶紧向日本人保证:决不用美国船只把美制飞机运往中国。如果不是还有我范哈儿的两个飞机厂撑着,中国肯定就会到了无飞机可以用的程度了。”

    历史就是那样,范哈儿这根本不是危言耸听。

    在南京待了整整一个下午,范哈儿和唐生智上将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谈,最后还是就南京百姓撤离问题,达成了一致。

    手下就是所有的学生和学校,必须强制在三天内撤离。

    然后就是躲避战乱的难民,伤兵、再次才是普通市民和相关次要市政需要的城市人员,最后才是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等。

    在范哈儿再次拜访了南京城其他几位主耍将领,以及相关的市政官员后,一个由城防司令和市政公署公联合布的命令,就立刻张贴在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各个街头。同时广播也正式开始公告,宣布南京即将进入战争状态,让全城百姓,立即自由向西部撤离。同时军方范哈儿部也开始出动汽车、轮船,抢先运载学生、教师、科学家、社会贤达人士等等,强制命令他们直接向重庆、武汉等地转移。

    其实之前,在老蒋宣布迁都和最高统帅部迁往武汉的时候,就已经宣布过一次撤退命令。当时就6续撤离了大概全城三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