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节成功 (第2/3页)
既然不让德国马上和日本结盟,那起码,中国也要多德国有所表示不是。
纽赖特给范哈儿列了一大摞的清单。
这里面,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还有部分廉价劳工的雇佣,范哈儿都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一些外交上的合作,以及军事上的牵制支持,则只能让他感觉为难了。
很多要求,都面临这挑战英美苏等国利益的危险,弄个不好,就会让范哈儿倒矢霉。
看完这些要求。范哈儿也算是弄清楚了。
自己如果想要真正做到,那就是等于为了一个德国而同时得罪英美苏三国,这样不合算的买卖,他当然不可能做。
不过现在表面上的行动,还是要做一下,不然。肯定会让德国马上和日本集近,说不定还会因为自己这次的出尔反尔,而让希勒特愤怒的更进一步支持日本。所以为了更大程度的拖延德日结盟的时间,他决定还是接受德国政府提出的一揽子要求。
那清单刚。一接到手上,他刚刚才兴起的兴奋感觉,就马上又消失的一干二净。
看来,想让德日不结盟,还是基本不可能的,自己这次的行动,最多只是能拖延一下他们的盟定而已。至于取得这样的成果后,到底能不能让日本迟缓对华侵略时间,都还不一定呢。
德国,看来也是不用在以后指望了。
心中有了这样的觉悟,即便车中不愿,范哈儿也还是不得不开始考虑,怎么尽量拉拢以后的几个主要盟友英美苏。
打现实来说。英美苏三国中,真正对中国比较友好,其实还主要是美国。
这不仅是因为美国的国体和她的展历史。决定了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冲突,不会那么明显,两国的关系比较容易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面美国的最高领导者罗斯福总统。对于中国也一直表现比较亲善。
只要一提到中国,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会兴致盎然地谈起他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一他烛年到过讪头、广州,后来还到了汉口,在对华贸易中赚到一百万美元,回国投资铁路亏蚀净尽;,颇年他又去了中国,并在南北战争期间成为联邦政府在中国的代理人。罗斯福的母亲曾经在香港度过一段少女时光。在罗斯福孩提时代,家中摆满了从中国带回去的纪念品。从招呼全家人吃饭的铜锣,到少年罗斯福的第一本集邮册,不一而足。
愣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后,就把对中国的特有感情贯穿到他的对华政策上。在他长达口年的总统任期内,调停国共冲突、使中国避免内战和建立各党联合政府,曾是罗斯福苦心设计的对华外交的基石。曾任罗斯福侍卫的卡尔逊上尉是受美国政府派遣访问**根据地的第一位美**人”叨年春,他被派到中国时罗斯福总统专门接见了他,要他不时写信,直接寄往白宫,告诉自己那里生的事情。
罗斯福对华友善有他的现实利益要求,但对他的亲善感官,却不仅是国民党方面的认识。其实也是**方面的认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果?无他,只是因为这位老总统一直对国共态度都差不多的缘故。
卡尔逊到中国后,受到《西行漫记》的影响,决定亲自去延安一趟。愣至惯年,卡尔逊在华北、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做了两次旅行访问,与**做过两次长谈,了解了八路军的军事组织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按照总统的嘱咐,他在给白宫的信中写道:“**控制的地区没有国民党统治区的那种失败主义和**现象,**的部队具有新的作风。”他还告诉总统,**人既是社会革命家,又是真诚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渴望同美国合作打败日本,重建中国。罗斯福对这些信件极感兴趣。他对伊克斯说,这些信件激起了他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展示游击战争价值的激动人心的图景。
基于对中国**的了解,罗斯福一直希望国共两党能够合作。他认识到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曾说:“如果我们从南方进军。每个,月只能攻占一个岛屿,,我估计要五十年左右才能打败日本。”
他不想在辽阔的太平洋上角逐,而要以中国为基地动进攻。正由于这一点,罗斯福在这个时期调停国共之争,旨在促使国共共同抗日,并为将来反攻日本提供基地。
如今范哈儿在西南的强势崛起,这位总统早就注意到了。
在当初,范哈儿大肆购买美国的机器厂矿设备时,这位总统就曾指示相关部分,对这位中国将军提供便利。
而随着西南联盟的崛起,这位总统一方面对于中国可能再次面临分裂表示担忧,一方面却又为西南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经历利益而欣喜。尤其是在威尔总领事。将范哈儿对美合作态度。几次通过国务卿转达给罗斯福总统之后。这位身残志坚的总统先生,终于还是决定,对西南采取更加友善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