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见闻 (第3/3页)
是不算什么。”
真珍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好象不怎么把那盒宝石放在心上就那样放在桌上也不上个锁。”淑宁道:“你以为他那里容易进么?没瞧见那一路上的守卫?那可不是普通人能对付得了的。”她顿了顿抿嘴对真珍笑道:“在这里十三行的商人给官家送礼是常事你阿玛初来乍到他们不知他脾气会观望一阵子。你们方才在那里说的话做的事他们很快就会打听到了。必有人上你家拜访的你跟家里打声招呼也好有个准备。真珍点点头崇礼则若有所思。
回到家淑宁拉着端宁问:“哥哥最近我们出门你怎么那么安静?看着不像以前。”端宁愣住了然后笑道:“习惯了这几年常跟着玛法出门都不怎么敢开口。”他沉默了一下便悄声问道:“那个霍买办跟咱们家的关系不仅仅是帮我们送封信这么简单吧?”淑宁也小声回答道:“哥哥知道也没什么别告诉人去。其实别人常送礼来咱们家里头有不少洋货或贵重地东西我们用不了的就会托他拿到苏杭一带去卖。他人挺和气就是圆滑些其实并不坏哥哥不必担心。”端宁想了想点点头。
素云走到前院看到他们兄妹俩在便道:“说什么悄悄话呢?太太正问起你们呢快进去吧。”
两兄妹进到上房便听到佟氏说:“你们回来了?刚好来帮帮眼看这几匹绸子哪个好?”淑宁见都是大红绸便问道:“又不是过年拿这大红的做什么?谁家办喜事么?”
佟氏点点她地脑门道:“小没良心的你难道忘了?是苏先生要成亲。”
原来苏万达地婚期原本是要提前地谁知先是天地会作乱然后张保接任知府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来办喜事。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却又遇上张保被新来的吴同知闹得头痛不已地事婚事便拖到了现在。
新来的同知吴寅成跟往常熟识的广州府官有些不一样是个典型的读书人爱附庸风雅言谈举止也是文绉绉的偏偏不懂实务刚上任不到几天就把公务弄得乱糟糟的。他坚持同知的职责要伸手管刑名侦破把农事丢回给苏通判可他自己对律法方面也是一知半解把苏通判办到一半的案子弄得一团糟气得苏通判在张保面前告了几次状。
可惜张保却拿这位吴同知没辙。他原是肇庆府的人那里是两广总督衙门驻地他能被派来坐这个位子自然是两广总督石琳跟前得意的人。张保头上压着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两座大山尽管与武丹有些交情也不敢造次只好忍了下来。为了减少麻烦他好说歹说把农事水利揽回到自己身上又劝吴同知把刑名侦破交回给苏通判他只管升堂问案和写公文就好。吴同知见自己应得的好处一点不少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起了甩手掌柜。
可怜张保在广州为官数年人脉资历都有出身又高政绩也不错加上他人不贪心常把好处分给底下的人才在短时间内获得上下各人支持坐稳了知府的位子。即使如此还是有无可奈何的事。
为了感谢苏先生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张保早与苏通判约好要好好办一回喜事。当日在最好的酒楼包了一层楼摆下三十桌酒席果然高朋满座热闹非凡连将军大人都使人送了一对玉杯来做贺礼苏陈两家都觉得倍有面子。
张保正与人劝酒赵阿生忽然来了耳语几句便看到张保脸色铁青起来。
(今天有些不舒服手软脚软中更得晚了请多担待我明天再来看评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