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家事 (第2/3页)
生了真正的敬意。
淑宁很快现管理食材间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这个房间与厨房相通她在里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阿银和春杏做饭的情形。于是她除了每日照常做针线、看书、练字以及陪母亲弟弟以外就是呆在这个屋子里。一方面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为了多跟阿银相处。
她与阿银交谈时因为对方只会一点官话她就跟着学些粤语然后用它跟阿银交流。小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快学语言更是如此。淑宁渐渐地可以用不咸不淡的粤语跟阿银谈两句话了。
这样一来她有什么饮食上的想法都可以直接跟阿银提阿银会以为她原本就学过或见过不会起什么疑心;而其他人则会以为她所知道的烹饪知识是阿银教给她的她们交谈的时候其实就是淑宁在向阿银请教。
这可以说是个美丽的误会也可以说是淑宁的小小计谋。她相信以后就算自己想出什么现代的菜式来家里人都不会起疑心的。
淑宁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实行着自己的小计划日子也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就要过年了。
全家上下都在准备到广州后的第一个新年佟氏已事先向其他官家太太打听过往年规矩又从阿银阿娣那里知道了些本地风俗决心要办得好看些。
离新年愈近张保现给自己送礼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送的东西还很贵重瓷器绸缎这些不算什么居然还有人送各种西洋物品和珍珠宝石的。他起初不知收下后一看吓了一大跳与苏先生商量一番便去向苏通判请教。
苏通判却告诉他其他官员都是这样的人人都会收让张保尽管收下。他说:“送这些东西的人多是本地富商其中大多是十三行的买办。他们每年为西洋商人购置货物自己又有生意每年最少也有数万两的入息多的有几十万两。这些礼物看着贵重实际上顶多花上他们数百两一千两算是顶天了相比做生意赚到的只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咱们辛苦一年得些好处也是应当。”
张保还是有些不安:“可是这礼太贵重了他们送我们这些该不会是有所求吧?”
苏通判却笑道:“能有什么所求?不过是求个安心罢了希望各处衙门对他们盘剥不要太重了平日里不要多加为难最重要的是要保住他们的买办之位。要知道这广州城内外连同附近的番禺、南海、佛山一带有名号的商人多了去了想要跟洋人做生意的更是不知凡几他们自然要千万百计保住自己的地位。这可是口大肥肉啊。咱们只要不去骚扰他们就能安安心心收下这些孝敬了。”
张保这才明白了便谢了苏通判辞了出来。回来后他笑着对苏先生说:“这样看来倒是跟从前在奉天城时底下人孝敬的财物差不多只不过价值番了好几番罢了。”
苏先生便笑说:“人人都以为江南的官职才是肥缺万没有想到这广州城也是这般富庶。可笑当初大人得这个缺的时候还有人同情大人说这偏远之地没有油水可捞呢。”
张保道:“那是他们无知罢了凡是通商港口都是富庶之地。不过海禁才重开数年本地官员也是最近这几年才收到这些财物罢了大概风声还不曾传进中原内6去呢。”
他重新看了看送来的礼盒叹了口气道:“罢了又不是我要他们送的我也不会因为收了礼就帮着他们为非作歹我尽管收下便是。”
他把礼物分出三成除去一成给苏先生的其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