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2】、离别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22】、离别诗 (第2/3页)

元宝》:

    “江流上车将欲行,忽闻元宝来送行。

    彭蠡湖水深千尺,不及元宝送我情。”

    想了想,又揭开这一页,提笔继续写了一《赠诗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诗的原作者李商隐虽然表达的是爱情,但却标为无题,唐森倒觉得这充满了“春蚕”“蜡炬”这样富有奉献意义的物体,也同样适合表达师生之间的情谊,而原作《无题》诗的后两句什么“云鬓”“青鸟”之类的,却是不适合师生情谊的,所以唐森无耻地将李商隐的另一《锦瑟》诗的后四句给移花接木了,这也算是古代诗歌的串烧吧!

    唐森写完两诗,搁笔,分别送给两人,然后唐森才笑着抱拳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然后钻进马车。

    随即,皮鞭一声“啪”,马夫一声“驾”,马车隆隆驶离,越拉长了李府门口那一双双凝望的眼。

    直到马车消失不见,李元宝才对女儿道:“孩子,回去吧。”

    “嗯。”李诗韵乖乖地点点头,仿佛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

    ……………………………………………………………………

    月余之后,唐森参加了江州科举的州县考,也就是解试,唐森选择的考试科目是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为策问和文学,策问就是问一些治国平天下的谋略方法,文学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文学造诣(实际上是杂文,即赋、铭、颂之类的文章,这里为主角扩充诗歌一项)。

    脑海中拥有唐宋名诗的唐森,在诗文上自然无人能敌,而在策问考试之上,学习过古代史,自然知道唐朝最适合实行的各种政策,再适当加上一点自己的现代人思想,只要不提反对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地主,绝对能够让主考官们折服。

    江州州考的主考官便是江州学政,见到唐森新颖和切实有效的一项项治国方案,确实被震惊了,没想到这孩子不仅诗文造诣颇高,更有治世能臣的宰相之材。震惊之余,更想欣喜,不仅为自己的学生【注1】有这样的才能而感到高兴,更联想到以后自己的官途,是否会因为陈江流而变得更为顺畅。

    即便这孩子极为正直,不会营私舞弊,但有了这层关系,他至少会关照一下自己,甚至有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有一名做宰相的学生,相信没几个人不敢尊敬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