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章 反坦克火箭筒 (第2/3页)
最高端的,按需给予,只要是需求,很快就批下来了。
虽然这么一个实验室,远景非常的好,研究的也是比较深入的知识,可是没有什么成果,也让这些科学家的压力相当的大,唯一有些成果的就是这个火箭炮的项目,略微的产生点效果,却被陆军拒绝了,在陆军看来,只要是超过了20毫米的高射机枪,在对付庄家力量的时候,都比这个好用,完全没有必要采购这个。
好容易做出来的产品,却被陆军拒绝了,如果不是的杨元钊这样的精神领袖,一直都支持,这些科学家甚至丧失了继续下去的勇气的,他们沿着火箭的理论和实践,继续开发,终于开发出了第二代火箭筒,比起第一代最少强了一倍以上,可是依然没有获得陆军的青睐,因为陆军已经普及了5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并且开始想65毫米,75毫米,甚至是88毫米的高射机枪迈进,这样的火箭筒,哪怕性能提升了一倍,也无法满足陆军的使用。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杨元钊和一批陆军军官将要来视察,会检验他们全系列火箭筒,只要能够获得军方的订单,也算是对的上他们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了,虽然火箭实验室一直都是最高标准的订单,包括杨元钊在内,也没有催促他们出成果,杨元钊很清楚,火箭筒不算什么,甚至火箭炮这样的绝对大杀器也不算什么,真正有影响力的是运载火箭,是导弹体系,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武器,但这些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耗费大量的时间。
目前中国在军事领域,无论是海陆空军,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暂时不太需要导弹锦上添花,可是中国的未来,是站在世界巅峰的未来,导弹这样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走在前面,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一点杨元钊清楚,一些顶尖科学家也认识到了,可是底下做事的人不知道的,甚至包括了火箭筒项目的负责人,他总认为自己是吃干饭的,在同僚那里抬不起头来,也就不断的推销火箭筒,这一次杨元钊亲自安排下来的实验,他更加不会放弃。
第一代火箭筒,射程是300米,弹头爆炸部位是2公斤********,第二代的火箭筒,射程提升到了450米,装药量提升到了5公斤,穿甲能力和速度有一定的增强。
为了完美的展现火箭筒的威力,两款火箭筒,分别准备了5个实验者,这种新加入的武器,没有多少人熟练使用这些东西,更别说如同步枪那样,拥有神射手,好在火箭筒的控制容易,几乎是直瞄的,精锐的士兵,经过了稍稍的学习,就基本上掌握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只要把瞄准性对准了目标,最少可以达到7成以上的命中率。
对于一个远距离的单兵武器来说,7成的命中率已经算不低了,这不但是中国标准化的胜利,让每一个火箭弹的轨迹和运行方向都差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