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5.2亿人口 (第2/3页)
资的前提下,只要掌握了2级以上的技工,养活一大家子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中国在儿童方面的保障,医疗不要钱,每年还有营养补贴,生孩子和养孩子,不但不是负担,反而会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虽然时间很短,对于整体人口的影响还没有彰显出来,可按照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13年开始,每年的生育率都大幅度的提升了,安康的生活带来的生育高峰,增加了2000万。
这两个数字相结合,最多增加了3000万人,可是中国一下子增加了7000万,剩下的4000万,都是藏匿人口。中国太庞大了,哪怕是没有占据西伯利亚,哪怕是没有占据东南亚,整个中国也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收俄罗斯侵占的土地,就是1350万,这么庞大的土地,要管理起来就非常困难,很大意义上面,户籍问题,一向是最基层官府来统计。
在封建王朝,最基层的组织就是县,小县一两万户,中县三四万户,大县可能会达到十来万户,可是这些,都不是最基本的人口数据,这是按户来计算的,真正知道最基础数据的,恐怕要进入到里,甚至是乡,这些恰恰是封建王朝所不能管辖的,毕竟农耕社会,收入有限,如果连里这一级,都纳入到了政府的体系的话,这个官员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任何一个王朝都承受不了,哪怕是宋朝的坑官程度,也没有到每一个里,甚至是村都派驻官员的程度。
从古道今,人口税都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收入之一,到了清雍正时期,士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实行之后,连高门大户都开始隐匿人口,这代表着他们直观的利益,特别是对升斗小民来说,一个铜板都要考虑很久的前提下,生7个孩子,能够报上5个就不错了的。很多情况下,不少人都不报户籍,为的就是减少这个人头税,让家里过的好一点。
清朝后期的混乱,更是让这个瞒报上升了许多,越是富庶发达的地方,这样就越明显的,横死,失踪,出海,太多太多的理由,一县之地,百里候,只有高高在上的县太爷是官,剩下的全部都是吏,他们不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的。
这些人口之所以在现在冒出来,这是伴随着西北向中国推进仁政的冒出来的,刚开始,在完善户籍,登记人口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些顾虑,天知道这个政府,是不是虚晃一枪,到时候,这些户籍,就会成为,他们交税的基本依据了。
可是西北根本看不起农业生产的那些绳头小利,这是工业社会,一个原材料,加工成一个基本的工业品之后,产生的利益是巨大的,如果不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甚至连农业税都会直接取消了。
越来越低的农业税,大部分都是象征性质的,反倒是补助越来越多了,清朝是苛捐杂税,劳役派遣越来越多,真的是政府出一个名录,老百姓就要破财,甚至有些地方,连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