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兰芳出兵 (第2/3页)
料的早了3天现了协约国大军的踪迹和目的。
在中国实际介入的情况下,如果说。协约国的军队,在踏足到中东之后,就立刻离开行动的话,当时还纠结协约**队到底干什么同盟国,根本反应不过来,中国也一样。中东,阿拉伯半岛上面,不是非常庞大,急行军的话,可能半个月,就可以冲破整个半岛,从苏伊士运河沿岸冲向巴格达,也就是几百公里的样子,土耳其在中东的武装,包括伊拉克的本土武装,不可能可能阻拦的住如狼似虎的协约**队。
那样的话可能没有任何的准备,就被截断了3b铁路,即便紧急运输,也不可能让德国获得足够的资源,除非中国开启大规模的空运,否则的话,根本就无从的保证德国的供给,一个已经进入到战争状态,还是最惨烈的壕沟战的德国,每天的消耗几乎是天文数字,也就是经过了改造,集装箱化和塔吊化的巴士拉,才能够承受如此大的资源,一旦截断,连锁反应,会让德国陷入到混乱之中,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局势。
协约国为了稳妥起见,选择了适应性训练,别看适应性训练只是15天的时间,不可能给别人调兵的机会,偏偏出现了例外,中国拥有远距离的投射能力,只要动用了空军,远比6军和海军快的多。
当年为了南洋海军,就从西北紧急起飞了战略空军,不远数千里,来到东南亚,现在中东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南洋作为了换装了第一批大型四运输机的地方,可以以最快的度运送兵力到的巴士拉。
此时此刻,正在苏伊士运河的兵营之中,做恢复性训练的协约**队,并不知道,一场经典的特种作战,就会落到了他们的头上,这种不同于以往正面作战的方法,也就是俄罗斯曾经尝过的,现在就要落到了协约国的身上了。
在得知了协约国的行动了之后,中国国内,并没有无动于衷,从兰芳调集部队,并不困难,甚至在协约国起攻击之前,是可以抵达阿拉伯半岛的,可是参谋部压住了这个提议,这样贸然的上去,未必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看是扩张影响力的目的就无法达成,他们是为了取得胜利的,不是为了取得损失太大的胜利,更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去战斗,同盟国已经基本同意,会在战争之后,让兰芳在所以占据的区域划定一定的势力范围,在同盟国看来,这不过是损害了土耳其的利益而已。
只是损害利益,当然不能长久,中国对土耳其做出了免除3亿美元债务决定,直接推动了土耳其同意,未来可能会从巴士拉到巴格达为一线,然后向海岸线划定一定的势力范围。
中国也知道,在目前的状态下,这是最好的结果,不可能占据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哪怕这是一片沙漠,可是位于亚非拉三洲交界的地方,一边还有苏伊士运河的,哪怕现在运河没有控制在英国手中,也不可能让中国人接近,最多就是现在这样,从巴士拉画线,占据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