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巴黎序幕 (第2/3页)
步成型的火力支援舰,这些都是大口径的重炮的新的应用,最开始的目的当然是消化已经生产出来的大量重炮炮管,可是真的弄出来之后,海军敏锐的感觉到了重炮的好处。重炮在持续性和饱和度上面的优势,让舰炮在海战对陆攻击上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再怎么说,飞机还是要受到气候的影响,完全不受影响,全天候的飞机,恐怕要到2世纪末才会逐步的发展起来。
现在,看样子是曾经西北问题,在德国身上重新出现了,西北可以理解德国在知道了西北能够制作1寸,甚至是2寸火炮的激动,但是不能坑他们,暂时跟德国没有直接矛盾的前提下,德国是消耗列强们实力的重要一环。
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西北对德国人的要求进行了回复,西北没有多说,只是给出了单管重量和炮塔重量,当然了,给的单管重量增加了2%的重量,炮塔也拿出了双联的。
不是西北故意坑德国,是因为之前的炮台上面,使用了很多新材料,这些是一体机之中合成出来的高分子材料,性能相当的出色,后世有没有,杨元钊都不敢确定,这种东西用在西北的战舰上这没问题,杨元钊相信西北军人的素质,可是用在出口的产品上,就不行了。
最终炮管和炮台的数据,是去掉了所有不适合暴漏的材料,使用了比较常规的材料,最终的解决问题,看到双联炮管24吨的数字的,德国方面顿时有些生气,还以为西北是在搪塞。
可是接下来,更加完善的性能指标发过来了,包括了那些炮钢的比重,这些比较平直的东西,数据指标骗不了人,德国又不是没有根基的,稍稍计算之后,顿时偃旗息鼓了。
双联24吨,如果四座就要万吨了,五座更是惊人的达到了125吨,如果合理平衡装甲和速度的话,整个船的重量估计要超过9万吨了。
这可是2世纪初,主力舰的重量才刚刚攀升到4万吨的程度,甚至英国的很多船还没有到,也就是西北跟德国联合开发的,幻想级达到了这种程度,现在一下子把整个船的排水量提升到一倍的程度,这中间的难度,用脚趾头也可以想到,基本上不可能短时间解决,最少德国没有这个信心解决掉。
好在,对于德国来说,也不是没有收获,1寸和2寸的不可能,西北还是给出了可以出口16寸火炮,相对于1寸和2寸那样的高不可攀,16寸炮相对于15寸,提升的不算太多,因为技术上面,没有那两款那么的困难,技术人员,只是稍稍努力,就把16寸炮已经弄出来了,重量适中,如果放在最大吨位巴伐利亚级上,也算是相得益彰。
这让德国人很兴奋,在得到了西北的火炮数据之后,就知道,要想适应巴伐利亚级,需要把排水量扩大,在巴伐利亚级上进行修改,以名将命名的名将级,会把排水量从巴伐利亚及提高个一万吨左右,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