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加入同盟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加入同盟国 (第2/3页)

利。

    早在之前的计划之中,西北就已经把东南亚和西伯利亚看成是到嘴的肥肉,中国要想发展,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拓展生存空间就必不可少,西伯利亚作为高寒带的区域,庞大的国土之中,蕴藏着无数未探明的宝贵资源,这些可以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储备,而东南亚,则会提供更广阔的海洋和陆地资源,特别是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耕地。

    庞大的人口,贫瘠的国土,这是一个对立,中国依靠着粮食改革,在袁隆平等一批专家的帮助下,生产出了杂交水稻,可是微薄的耕地,让中国粮食一直都在红线上下,耕地红线,让土地跟耕地之间的矛盾加大,一些本应该是退耕还林,作为气候调节的森林,却不得不变成了耕地,这就让中国北方,脆弱的自然环境,再一次的得到了破坏,沙尘暴,雾霾,种种本不应该出现在中国的自然灾害,此起彼伏的出现在了中国,极大的影响了中国。

    现在,中国还没有后世13亿人口,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也比后世的打得多,可是蒙古和西伯利亚注定只能够作为储备土地,高纬度的恶劣条件,无法承载庞大的人口,更多的土地可以作为绿化和森林,可以开发的耕地相当的稀少,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向南方发展,中国传统势力圈子之中的中南半岛,甚至是庞大,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就成为了首选的目标,中国有能力碰到他们,并且战而胜之。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加入战争,却不是随时都会加入的,就如同美国一样,必须要做出调整和动员,西北虽然比美国强大一点,一直都保持了超过200万的常备军,可是战争一旦开启,西北需要的军队数量会更多。这需要时间,当然了,可能会压缩一点新兵,可再怎么的压缩,也不可能压缩到半年,甚至是三个月,最起码还要9个月。

    还有经济,已经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向着军工上面倾斜,可是还没有彻底的倾斜,杨元钊一手为西北准备的庞大的工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面说,一旦彻底的转向军工生产的话,迸发出来的产能非常的恐怖,但是这个恐怖,并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够爆发出来的,需要时间来调整。

    高层国内统一了意见,德皇的特使可以谈,对于德国的支持也可以增加,甚至加入同盟国的这个要求,也可以应承下来,暂时只能是秘密的,而且需要跟美国一样,给西北一年的时间,逐步的把经济转为战时,这中间,可以小规模的跟日本跟俄罗斯打一场,却不会旗帜鲜明的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之中。

    当德国特使,风尘仆仆的抵达之后,最终得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答复,说实在话,他很满意,也完全没有想到。没错,威廉二世是让他肩负着任务而来的,从某种程度上,威廉二世还不确定,这一次能否说服西北,西北的盘算他知道,能够在两方面赚钱的话,谁会只赚一方面的钱,加入同盟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