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二章 崛起的机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四十二章 崛起的机会 (第2/3页)

他们也在不断的扩充实力,作为三方之中最弱的,他们生怕被任何一方动手,灭掉了他们。

    正是三方之中的均匀态势,让中国进入了平静,本来混乱的中国,却迎来了几百年之中,最佳的发展时代,从1911年到1913年,短短2年的时间之中,除却西北之外的北洋区域和江南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上升了4倍和6倍,政府收入也增加了7倍和8倍,两个势力都相当的有钱,纷纷的购买西北的军火,北洋扩充到了92万的兵力,国民党更是扩充到了150万,接近100个师的庞大力量。

    双方的实力增加,却已经不放在杨元钊的眼里了,他的心,一定程度之下,也被接下来的一战所占据了,虽然说,现在整个西北的,都转产了军事物资,民用的除了供给着整个中国,还疯狂向外扩张,出口耳朵不断的增加,可以说经济上,中国和西北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可是在军事上和国家地位上,如何加强德国,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战,是中国崛起的唯一希望,或许,这是中国,甚至西北,最后的和平时间,要收回领土,收回权利,一战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日本就能够依托着一战,从一个债务国,一跃成为了债权国,一战是一个分水岭,一战之前,日本的财政,捉襟见肘的,可是一战之后,日本甚至可以挥舞着日元,进行一些外交上面的动作,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同的。

    多了包头这个变数,德国是比曾经一战强了很多,可是它在一战时候的伙伴,是在是猪一样的队友,一战的时候,几乎是整个德国用一己之力,对抗者整个欧洲,还加上最后的美国,这才是一战打了4年的根本原因。

    有包头的支持,加上橡胶事件,对于英国的削弱,一定程度上面,德国等于是增强了,可是这个增强,又能够让他支撑多长时间,一年,还是两年,在杨元钊看来,一战如果能够延长一倍,达到8年,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包头,可以通过一战,完成基础的积累,从5省的现代化,变成大部分中国的现代化,这其中的变化,所需要的资金,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笔钱只能够从战争财之中发。

    仔细的考虑一下,一战的时候,德国的陆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只不过人口资源上面的不足,这一点,可以用华工来解决,西北培养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当然不可能派到德国去,那是西北的精华。

    可是从没有经验的民众之中,经过了初步的培训,比如说6个月到1年的培训,这样的工人,已经可以胜任德国工业的大部分,如果支援了德国200万左右的工人,德国等于是节约出来200万的人员,这个人员编练军队之中,会起到怎么样的效果,说不定,陆上,即便是美国介入,都未必能够动摇整个德国的防线,特别是已经一战后期化的德军。

    陆军上面,这么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海军,德国的公海舰队,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