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洋风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一十五章 南洋风变 (第2/3页)

海洋。

    庞大的拖网式渔船,让海产的产量,相对与之前,暴涨了数百倍,不但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也让平均收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享受到了海洋带来的红利。大量的海产品,开始进入到了整个国内的市场,西北专门为海产品准备的冷藏汽车和冷藏车皮,借助着中国越来越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如同血液流动一样,从遥远的海港渔村,进入到了各大城市。

    对于吃,中国人一直都非常的有专长的,在八大菜系之中,有关海鱼的菜系不少,其中不少还是大菜,是比较昂贵和美味的,以前运输不太方便,大部分的海鱼只能够通过研制的方法,进入到食谱之中,只有在海港这样特殊的地方,保持了一些比较奇特的做法,却影响不大。

    现在,有了冷藏的方法,即便是在万里之外,抓到的鱼,都可以通过冷藏车,运到内地的城市,当解冻之后,鱼可以保持大部分的特色,海鱼特有的味道跟中国的烹饪相结合,诞生了一批基于海鱼的菜式,这种高档的食品,还是从最顶层的圈子之中,逐步的向外流传,这种往日里面难得一见的珍馐,变成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菜肴。

    就这样便宜和美味的海产品,成为了城市人民餐桌上面的必需品,特别是西北,本身他们的市民们,大部分都地处内地,很少能够吃到这些海产品,现在,在便捷的交通和一定的冷藏条件之下,这些东西,可以在一天之内,运输到西北,西北越来越高的收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很快的,就把这些东西,给彻底的消化掉了,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可观的利益链条,渔民可以获得收入,物流可以获得利润,百姓们可以获得实惠。

    就这样,西北的一个举措,盘活了一些小型渔船的生产,甚至当这个造船厂,一定程度之下,也让渔民们开始富裕了,大量的海产品,其中比较珍贵和美味,成为市民们餐桌上面的美味,庞大的捕捞量,能够消化的,只是其中价值较高的,或者容易保存的,剩余的,不适合大规模贩卖的部分,就成为了罐头厂, 军粮厂的原料,各种海物结合到一起,形成的独特蛋白质,然后用中国人的调味方法加工起来,形成的诸如午餐肉,海鲜肉,调味用品等等。

    一定程度上面,造就了一种神奇的军需上面的美味,中国人调配料理的本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的,跟平常又不好吃,又没营养的野战餐相比,中国的军需餐,绝对可以称的上是极为的受欢迎的。

    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的海洋捕捞和渔船升级,没有在世界范围之中产生多少影响,进入到20世纪之后,海洋永远是主力舰活动地方,别说是小小的一两千吨的渔船,就算是三万吨,五万吨的大型邮轮,在重炮面前,也如同纸糊的一般,起不到任何的防护作用。

    青岛造船厂,一处万吨级船坞正缓缓打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