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九章 熟练工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七十九章 熟练工人 (第2/3页)

,真正的现代化的技术工人,那需要少则5年,多则十年的漫长时间之中培养。

    洋务运动可能在绝大多数的地方都是一个失败,是贪官们明目张胆的贪腐的工具,可是有一点,用了20年的时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熟练工人,这些工人才是奠定西北发展的真正根基。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工业水平,不是看他拥有多少高精尖的装备,要看他拥有多少数量的产业工人的,机器是人才操纵的,少了人的操纵,任何的机器都是一团废铁。

    江南造船厂,从1867年就开始发展,根基之深,在清廷晚期也是知名的,它的前身江南机器局,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先锋和典范,几十年的时间之中,哪怕不是全部利用上,也培养了超过2万的工人,这一点从花名册上,还有现在在册的工人,就可以看出来,累计的总数量, 甚至超过了2.5万,这是专注于造船的工人,少了他们,哪怕杨元钊能够堆积再多的机器设备,也不可能快速的推进江南造船厂的发展,这些才是真正的底气。

    诸位股东没有阻拦,所有的资料被西北银行拿到了之后,开始了接下来的调查,从江南造船厂得到的名录实在太多了,西北银行的职员们,经过了简单的整理之后,把大致的数字跟杨元钊这边通报了一下,原始文件,会通过特别运送,送到西北封存,他们会复制下来一份,用于在上海的寻找江南造船厂的工人。

    通过走访和确认,基本认定,江南造船厂目前拥有熟练的工人2832人,他们之中,只有不到400人是达到欧洲造船企业的3级技工的标准,还有900个2级技工,剩下1500多人,都是普通技工,只能够做一些技术含量低,或者体力上面的工作。

    这个数量不少,甚至有完善的学习和推动之下,他们的水平还会有巨大的提升,这一点,在西北已经无数次的验证了这一点,更让杨元钊兴奋的是,在名册之上,还有2万多个曾经就职于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他们的技术等级最高的,甚至达到了4级工,虽然这样的人只有7个,足够杨元钊动容了,能够在江南造船厂这个地方,成长为4级工,这个天分绝对称得上超群了,这些人,绝对是未来中国造船业的瑰宝,一个都不能够放过。

    庞大的信息网络开始向普通工人延伸,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让杨元钊吃惊的是,这些离职的工人之中,有4成就在西北,他们从事的都不是本专业的,但是技术水平提高的很快,特别是7个4级工,他们之中有6个人就在西北的范围之中,目前技术水平最高,是7级,按照西北的习惯,这些高级技工也带出了一批的学徒。

    这是最大的好消息,杨元钊心情激动无比,这一次收购江南造船厂,投入了2个亿,收获最大的,恐怕就在西北本身,把这4成,差不多1万技术工人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