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六百章 协调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六百章 协调委 (第2/3页)

他的文件,是已经经过了几层的筛选,只留下了一个批复,可是这么陌生的东西,还是看的他有些头大,刘澍很想努力在这个方面做好,可是最终,还是决定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从开启资金到现在,4年的时间,杨元钊旗下的基金会,已经积累的足够的经验,之前就有过约定,基金会里面的一部分人员,会转向政府机构,帮助组建这个资金审批委员会,一部分会向高校征集一部分的人员,最终形成一个规模庞大课题组,目前正在筹建之中,会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这是一个全新的单位,最终被命名为了科技协调委,专门审批科研项目,并且对科研项目进行协调,杨元钊也不可能对这个单位提出很多的意见,一个全国范围的,课题和科研的审批单位,几乎掌握着每年500亿资金的流向,这个单位的权利非常的大,只能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可能在规则上面,更加严密一点,让别人能够钻的空子更小一点。

    当然了,除了规则之外,这个新成立的单位,将会成为情报局的监控重点,学术方面的**在后世若隐若现,因为技术含量比较高和一些人的地位较高,最终爆出来的很少,杨元钊为了发展中国的科技,每年500亿的投入,即便是现在被国家接手了,他也不愿意看到这笔钱,白白的流失,必须要加强监管。

    中国也在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一个只有几所普通的院校,还大部分都是国外兴办的,变成一个拥有这3000多所大学的转变,经过了几年的磨合,相当多的院校,已经有了足够的老师和学生,每年入学1000万大学以上的学生,基本把适龄学生30%以上,都纳入到大学教育之中了,当高等教育最终完成的时候,会诞生一大批拥有着高素质,对于中国的产业有深远影响高技术人才。

    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教育,最多解决的只是基础问题的,真正入职前的教育,是在大学阶段,这才是真正关键的,中国从无到有,在摸索之中解决了这一点,目前8成以上的大学教育,其实只是后世的技工和中专,可是这些已经足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人口技术太大了,哪怕是1000万之中的两成,每年也有200万科研人员,累积起来可不少,正是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少有的科研体系,这才可以支撑起来。

    现在这部分由中央来接受,按照目前中国财政收入4000亿,过去5年,政府结余不多,在1200亿左右,等于每年都平均结余240亿左右,今年伴随着工业总量的增加,结余会稍稍多一点,达到400亿左右,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之中,必然会有100亿的缺口,如果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一直都这样的话,政府结余可能只能够坚持12年。

    这本来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可是刘澍并不在意,这些项目之中,大部分的项目进行了3-5年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