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5章 舵手(为新书求支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5章 舵手(为新书求支持) (第2/3页)

润大增,对于他们这些投机客来说,这可就意味着财富。

    “说说,你们都想知道点什么?”

    刘遇林并没有拿什么保密来说话,更没有摆什么架子,当然他只会透露非保密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公开的信息。

    “您放心,刘兄,若是你觉得的为难,弟兄们绝不再问!”

    其中一人的话音刚落另一个人,便问道。

    “这今年的谷价刚开始跌的那么厉害,陛下当真是那般恼怒?”

    “何止恼怒,若是搁过去,没准都会下旨砍下那些奸商的脑袋,不过他们也太过份了,能压到一块钱,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典儿当女嘛!”

    “可不是,依我说,天下最没良心的就是那些奸商,去年长沙水灾,他们能把米价抬到12块钱,若不是刘兄你们调来的平价粮,这长沙不定非得饿死人不可!”

    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这句话诚然不假,要知道这些人可从不介意同粮商打交道,只要有利可图,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也并不怎么关心,毕竟,他们并不是那些社会贤达,更不是知名士绅,同样也不想着进什么咨政院,当什么咨政员。

    所以,自然也就不讲究什么名声了。

    “得了,得了,你也别说人家了,你自己前阵子不还拆借给他们一笔款子嘛,怎么样,现在都打水飘了吧”

    果然,这边他的话声未落下,旁边立即有人揭穿了他的假面,对此那人倒不觉得有什么。

    “在商言商嘛,都是生意!”

    一句都是生意,则是再好不过的借口,这会又有人问道。

    “刘老兄,那依你说,这次公司当真准备敞开收购?按去年粮价的8成?去年的粮价可不低啊”

    “达不到高峰时的八成!”

    摇摇头刘遇林直接答道。

    “这个保护价按照去年的全国均价制定的,差不多相当于去年六成左右的价格,不过这也不低了”

    “可不是,不底了,不底,就是现在这价,只要你们敞开了收,百姓口袋自然也就有钱了,不过”

    话声微微一压,又有人试着问道。

    “当真是放开收购?不加限制?公司有那么多钱吗?还有,那么多粮食,你们怎么存,怎么运?”

    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担心这不过只是一时之策,和过去平抑物价时一样,目的只是把价格维持到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把价格抬到保护价。

    “公司是没有,可你们别忘了”

    喝上一口茶,看着众人,刘遇林微微一笑。

    “可银行有!怎么存,怎么运,这种事情,不需要你们担心既然我们能把粮食运进湖南,便能把这些粮食运出去,并且卖掉它们!”

    “成本!”

    南京小红山西式的行宫花园内,亦步亦趋的跟在陛下的身后,丁仁杰这位毕业于东北大学的经济博士,同样也是中国第一批博士,也正因如此,他们非但被各个大学视若“珍宝”,同样他们的意见也为政府机关所重视。

    “过去粮食公司之所以可以用进口大米、小麦平抑粮价,是因为进口价格低,如南洋米,米价不过相当于国内米的六成,即便是付出一定运费以及损耗,其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现在的大规模收购,带来的诸如储存、运输等问题,都会增加运营成本,毕竟,省营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仓库,除非大型口岸、车站之外也不具备长期储存的能力,因此,政府必须林做好亏损30的准备!”

    30是多少?

    可能会是一两亿元,甚至可能会更多,这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七艘“战国级战列舰”的造价,或者说,四艘“战国级战列舰”的后继舰33000吨的“汉”级战列舰。这笔亏损的确不是中国所能承担!

    或者说,是政府所愿意承担。

    也正因如此,作为政府顾问的丁仁杰才会来试图说服陛下改变初旨,毕竟,相比之下代价实在太过高昂,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