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军舰之争(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2章 军舰之争(求月票) (第2/3页)

,旧式的中央堡式、纯穹甲、纯装甲带完全皆被摒弃,其在装甲巡洋舰中堪称第一。8o毫米的尾水线装甲带完全免疫6英寸炮弹,避免像穹甲巡洋舰和旧式中央堡式装甲巡洋舰一样轻易纵倾下沉,而其厚为18o毫米的主装甲带,又使得其对12英寸舰炮穿带弹免疫,这种凭借仁川钢铁提供的优质渗碳装甲钢作为根本的重点防御,在史腾阁看来是真正的未来。

    两座双联8英寸炮塔加之14门6英寸副炮——其二级主炮数量甚至不逊于“镇海级”,而为了节约吨位,其减薄了水平装甲,乃至桅杆被精简到一根,司令塔也仅只保留一个。而在航上,尽管其动力仅为15ooo马力,但凭借着完善的飞剪型舰艏设计,令其达到22节这一高航的同时,又避免动力吨位和总吨位恶性膨胀,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死循环。理智控制住吨位和造价!

    杰作!

    即使是倾向于向英国定购装甲巡洋舰,以亲近两国之间关系,并吸取英国海军建造经验的海军部,也不得不承认“镇海”的先进。认为其通过精心设计,在受限的吨位下实现最大战力。也正因如此,几乎是在其向海军部展示了“镇波”之后,其即在第一时间为海军所接受,甚至在海军看来。这正是海军需要的军舰,尤其是8英寸舰炮的弹药投掷力,对于选择以采用新型炸、药高爆弹为主要交战手段的海军而言,无疑是更为诱人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说,“镇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海军的造船决策。▼■

    而这就是是天道!

    真正的天道所在。但是现在,史腾阁的天道,他眼中海军的天道,却遭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因为有人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计,更准确的来说,是更为大胆的想法。

    “既然12英寸大而无用,那就,就用1o英寸吧,1o英寸的射很慢吗?是的。”

    用力的猛一点头,李道林的的这个动作,甚至会引起会议室的几名日裔归化工程师的好奇,会觉得这个人是日本人,可他那过1.8米的身高。则清楚的提醒着人们,他绝不可能是归化人。

    这至多只是一个习惯性的,或者说是一个强调性的动作罢了。

    “很重吗?是的!”

    这不是在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吗?但李道林却一点也不这么认为,如果说在柏林皇家工程学院的留学。使得他学会了什么,那就是现了德英两国之间军事科技的异同之处,当然,在回国后,他同样现了国内工业上的某些领先之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综合英德以及东北的所长。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或者说,一个新的想法,而若是想要把这个想法化为现实,恐怕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在“镇波”级装甲巡洋舰上获得突破。

    “可是,如果说没有改进的余地,我绝不承认,我认为,通过对钢材以及加工工艺的调整,十英寸舰炮的重量,虽不能降低至8英寸的水平,但完全可以减重3o%左右,如此一来,也不见得比8英寸舰炮重多,而我们现在的火炮身管技术,仍然停留在十年之前的思绪上,却完全忽视了一点,十年前,使用的是普通钢材作为炮钢,而现在沈阳兵工厂却是使用强度更高的合金钢制造身管,即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大量的减薄身管,以减轻火炮重量,这样的话,以4门十英寸舰炮和14门6英寸副炮计算的话,嗯……”

    作为武器工程师的李道林,早已经计算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他给出的差距还是在保守的情况,实际上也许可以降低更多,毕竟现在的,仍然采用二十多年前技术制造的炮身实在是太重了,现在的火炮技术完全忽视了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的冶金技术的进步。▼●.ww.▼

    “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十英寸炮弹的重量与8英寸炮弹的重量差距,前者重量约为5oo磅左右,至于后者,则为2oo至25o磅,嗯,这个数量通过火炮剩余重量即已经解决了,所以整体吨位是不会增加的,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携弹量……”

    随着李道林的解释,整个房间内,似乎只能够听到他一个人的话声,所有人都在聆听着他的解释,什么弹药库内部阵弹位置的改进啦,总之,最终他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了数量上相当于8英寸75%的携弹量,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量。

    慢慢的似乎人们当真被他给说服了,什么钢材的屈服度,什么强度的差距,等等,一个个详细的数据是不会骗人的,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或者说可行性。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归根到底,还是火炮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火炮,是英国式的,还是德国式的,这个非常关键,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前者。因为我们引进的技术是英国的技术,但德式的锁栓式闭锁机却有着断隔螺式闭锁机的难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