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铁路工地(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27章 铁路工地(求月票) (第1/3页)

    月光照得山沟如同白昼。¢£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霜,枯草随风起伏。尽管冬天里要人命的白毛雪还没有降下来,但此时的草原上已经被冬雪所覆盖,这天气却迅速冷了下来,零下十几,甚至二十几度的天气,更是已经习以为常。

    草地中修建的简易公路边,一排简易马棚。穿着一身厚皮袄的赵得亮,手塞在裤兜里,站在洋马车边缩着头,瞧着对面一排排低矮的地窝子,在他的腰间,隐约可以看到两个转轮枪的枪柄,他头上戴着的狗皮帽的帽沿的阴影遮住了他的眼睛,可那双眼却盯着那一排排地窝子边的木屋,木屋内的灯光透到窗外,那是工程指挥所,同样也将来的站台,这正是沈库铁路公司的精明之处,将工程施工料场与车站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实际上,沈库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 从一开始,其建筑就可谓是“斤斤计较”,为了省钱,铁路采用的是窄轨铁路,当然,这窄轨铁路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将来最终还是要改为准轨铁路,但现在也就只有“因陋就简”了,甚至除去采用米轨轨距之外,其采用每码9公斤的轻轨铺设,这是一种用于矿区、林区的轻便铁路轨道,其运力自然远不及采用38公斤轨的准轨铁路。

    9公斤轻轨再加上沙土地基,甚至就连同枕木也是较为松软的松木,总之,为了降低成本。铁路公司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虽说其采用的一米窄轨。可并不妨碍其将路基修成准轨路基,甚至就连同路桥也是按照标准路桥制定,这是其与东北铁路公司达成的协议――保证将来铁路可以随时改建为准轨铁路。

    不过这一系列的简化,在降低筑路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相应的结果――铁路筑建工程极为迅速,不过只是开工三个月,便完成了近两百公里的路基筑建,甚至就连同轨道都铺出了几十公里来。 更为惊讶沈阳至少新民之间的铁路。甚至已经投入营运。

    尽管外界对这条简易铁路评价不一,可是并不妨碍这条铁路一点点的往大草原上延伸,最终那轰鸣的蒸气机车将会给草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条铁路将会使得东三省能够直接把手伸进蒙古,伸进这片之前未曾真正触及之地。

    亮着灯的工程指挥部内,在徐铁珊身边拥挤着几十位工地上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在争论,在叹气,在沉思,在计算……劳动力、材料、计划、生产等等字眼,最终都是围着“防寒”这两个字在转。

    “防寒”这凉冰冰的字眼。徐铁珊的心头,只让他整个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好不容易把筑路的款子筹够了一半儿,现在到好,这草原上的天气却变了。虽说对于铁路他是个外行,可是他却知道严寒会给露天作业的筑路工人,带来多大的祸害!不解决防寒的问题,一切都是白搭。

    想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难,无非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给工人发大衣,这个已经发下了,还是正宗的绵羊皮大衣,挡风不说,还暖和,虽说沉重的大衣,使得工人们干起活来不够灵活,但总比冻死人要好,冻死人公司可是要赔钱的。还有一个就是取暖,可取暖的燃料从那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铁路刚修过新民,从新民至彰武上百里间只是筑了路基,这意味着,如果在运煤的话,就要用马车运,这样的运输成本太高。至于砍柴?那更是连想都不想要,在草地上,最缺的就是的木头,甚至按照总督府的要求,沿途森林不得任意砍伐,非得获得许可证方才可以砍伐,至于河滩湿地森林,更是禁止砍伐。

    他看了看怀表,已经两点钟了,可是会议的主持人――被大家称作总指挥的人,还在工棚里用他那带着广东口音的声音讲着话。

    两点二十五分,房间里传出咳嗽声、哈欠声、板凳的响声和杂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