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1章 根基(上)第二章,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1章 根基(上)第二章,求月票 (第2/3页)

”,但是这所小学却与普通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军事化的管理与制度倒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实施着真正意义上的斯巴达式的教育。

    甚至尽管表面上,中华学校是最早的“小学”,但实际上这里绝不是什么简单意义上的学校,准确地地来说应该是一个斯巴达式的训练营。这些流浪儿入学后所接受的是兵营式生活,等待他们的是全面的军事训练以及学习文化,强制的道德灌输和严酷地身心磨炼,以淬去他们在流浪养成甚至扭曲的心理。希望他们形成勇敢、坚韧、服从的性格。

    而如何达成这一切呢?依靠的是纪律与惩罚!而为学校的校长,或者说这些孩子的家长,唐浩然甚至亲手制定了学校的纪律以及惩罚制度,对于唐浩然而言,他希望未来从这所学校中走出的少年,是不同于普通国民的公民。公民既是具有军事才能又具有勇敢、坚忍、顺从和爱民的品质。

    当然。这不过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在内心深处对唐浩然而言,这些未来的“新一代”公民才是他统治的基础,或许相比于普通的学校,中华学校太过军事化,但武力才是统治基础,才根基所在,什么人会比这些由他养育长大的,在封闭式的只知忠诚的孩子们更为忠诚呢?

    而此时注视台下的这一幕,唐浩然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了,两年零七个月的付出,回报是喜人的,这台下的千余名发出稚嫩呐喊的少年,不正是这个国家的新一代公民吗?

    也许是因为激动,也许是因为意识到,几年后,从中华学校中走出的少年,将分布于东北的方方面面,那些渴望荣誉、只为公共利益而行动的青年,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东北,甚至中国的未来也许会因为他们而发生另一些改变。

    想到未来,唐浩然甚至变得有些激动,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他对中华学校倾注的期望,此时这些看起来悍勇非常的少年,至少让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正因如此,他才会主动站起身为,用掌声为少年们精彩的表演喝彩。

    来自观礼台上的掌声,尤其是大帅站起身来为大家喝彩的一幕,只让训练场中的少年们像是受到莫大的鼓励一般,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向人们展示着他们苦练的刺枪术。而于训练场周围以身高不等围坐着的少年儿童,这会也站了起来,他们除去用掌声为同学们喝彩之外,更是采用原地踏响脚步的方式为同学们助威。

    脚步的节奏,激荡的吼“杀”。

    所有的一切都在中华学校大连分校的校园中汇聚成一团,只使得这里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尤其是少年们整齐的掌声与踏步声,更是不断的冲撞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们不由自主产生了一体的错觉。

    李新是从仁川学校调至大连总校的三年级学长,可以说是整个学校资历最老的学长,作为学长,在学校的团体生活之中,他对低年级的学生有使唤权,这是责任感培养,实际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