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俘补(求月票) (第2/3页)
是这驻朝军非但敢杀人,人家还有实打实的能耐――十三日内进袭千里,从鸭绿江直到锦州城,一路上无人可撄其锋,无人可憾其勇。
就在一个多钟头前,那盛京将军裕禄签了《奉天交地章程》的消息,便在这新附各军中传开了。连这盛京将军都乖乖的交了地,他们这些个大头兵,还扯什么武勇,大清国的粮是粮,他唐大人的粮也是粮。
当粮子的,还不就是为了吃粮,粮子、粮子,当兵吃粮的汉子罢了!谁家的粮不是吃?
话虽如此,可那些剪掉辫子的,又被打成大头兵的官长们,却禁不住在心里佩服起唐浩然的胆量,这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朝廷让他交出“乱臣贼子”,他身为朝廷臣子,居然就敢不奉命,通电天下,朝廷乱命,他老人家自然不受!非但不受,还要“清君侧”。
这可好,整个大清朝局,完全被他一个人给搅成一池浑水!
这个时候,这些好不容易才从关内赶到锦州城,还未急喘口气,便乖乖作了俘虏的众人,谁还敢违逆他唐大人的意?更准确的来说是岂能逆了那杀人不眨眼的刀子的意。
人总是如此,在被逼的没有退路的时候,那也只有眼睛一闭牙一咬,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和朝廷拼了这条命也就罢了!没准,拼到最后,还能拼出一个开国功臣来!
拼出一个开国功臣!
非但这些新附众军如此这般想,就是对于许多驻朝新军将领而言,未尝不是如此。
就在那些刚刚剪掉辫子,甚至只是在脖颈间系了根红布条的前练军官兵们,满怀着“拼个开国功臣”的念头,与泥泞的道路和头顶上的大雨抗衡的时候,在官道一侧的高处,身穿雨衣的军官,却是冷冷的注视着眼前这支在泥泞中挣扎着的军队往前行进。
第四师……
望着泥泞中的队伍,刚刚晋升为第四旅旅长的王士珍的神情显得很是平静。并没有因为成为新军第四个师长官而有丝毫欢喜之状,自家人了解自家事,虽说在电报上唐大人号称“十万大军”,可实际上。新军不过只有两个师不到三万五千人,其中第二师不过是年前刚刚招募、编组,至于第一师亦编成不过一年多,甚至论其战斗力,由朝鲜八道的机动警察大队编成第三师战斗力亦不见得比第一师差。毕竟机动警察大队亦编成年余。
正因如此,第一师以及第三师才会成为两柄尖刀,一路向北,一路向南,一路攻城掠地,可谓是攻无不克,至于第二师,则只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收拾残敌扩大战果,凭着两军的兵威,第二师一路上几乎都没碰着向样的抵抗。
而相比之下。由一支机动警察大队为骨干,配以上万俘虏组成的第四师无疑是战斗力最差的部队。甚至作为师长的王士珍,亦是机缘巧合下,成为第四师师长,作为第一师参谋长的王士珍,是当年大人于大沽聘卫营时,征募的官佐之一。
在警察部成立后,其便一直于警察部中任职,后被任命为咸境道警察局局长兼第五机动大队大队长,因第五机动大队曾多次深入关东剿匪的关系。在机动警察大队中其亦属精锐,因此,在新军临时编组的过程中,其所率领的五大队被补充至第一师。本人晋升为第一师参谋长。
作为第一师的参谋长,在接受进攻关东、进逼京师的任务后,除去按计划组织实施对关东地区进攻外,他即为师长商德全提出了一整套占领关东的策略:对清军俘虏,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如仍不从。再杀以官长,纳以俘降。因为兵力不足的关系,王士珍的建议被采纳了,而统监府更是直接委任王士珍为第四师师长,而第四师的骨干,则是新军第十三团,也就是他熟悉的第五警察大队。
这意味着他需要用千人弹压万人,如何能驱使这万人誓死效命,以死相逼,不过只是应一时之急,除此之外还要靠同等的军饷收其心,至于其它……纵是担心又有何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