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何以为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章 何以为重 (第3/3页)

造之恩的明军修建的“承恩祠”吗?

    呆望着眼前那座灰蒙蒙的破败的祠堂,唐浩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瞧着被烟火熏得黑黄的画像,也许曾经这里也是四季香烟缭绕,灯火长明,供果不断,凭吊者川流不息。那种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令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能不对阵亡于此的明军官兵顶礼膜拜。

    但,这一切都是过去了,大明――这个名词,在246年前的甲申年便成为了历史,慢慢的这座曾香火不断的祠堂,被冷落颓圮也是正常的!

    而一旁的唐绍仪望着这破败的祠堂,这里他也是第一次来,虽说这山上埋着的是中**人,可毕竟是前朝军将,作为清朝的官自然不拜来此,若非是为安唐浩然之心,怕他也想不起这地方。

    虽是如此,但置身于这祠堂中,他却不禁对当年李如松将军纵横朝鲜变得心生驰往来,不禁念起了李如松生前做的一首诗。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探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唐绍仪轻吟的诗,在唐浩然的耳中却觉有些陌生,又听他解释道。

    “大人,这是前朝总兵李如松将军率领大军包围平壤城时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的诗!”

    默默点下头,望着这破败的祠堂说道。

    “两百年华已过,然当年明军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见唐浩然立于祠内无语久伫,知他必为祠堂的败象而神伤,景况之糟同样也出乎他的意料。于是他悄悄吩咐刘四出去买些香烛果品来。

    半个多钟头后,在刘四来回来时,却领着一个三十来岁朝鲜男子进来,那男人见到唐浩然,连忙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不知天官大人驾到,小人有罪,”

    刘四这才在旁边轻语道,这人祖上便于此守祠堂,刚才买香烛时,听说后便训了这人几句,又隐隐透露了唐浩然的身分。唐浩然望着这朝鲜男子,对他汉语说的这般流利却是有些好奇,这人显然不是读书人。

    “起来吧,你是守祠堂的?”

    “是的,小人祖上就在这里守祠堂。”

    “听你说话,这官话倒是说的不错。”

    “小,小人祖上是江苏人。”

    他的回答让唐浩然一愣,而唐绍仪更没想到会在朝鲜这地方碰到世居于此江苏人。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回大人话。”

    男子心神已安定下来,连忙回答道。

    “小人名叫胡存礼,先祖曾是辽东军户,后因故滞留于朝鲜,从那时起小人先祖便一直看守承思祠,到小人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了,小人先父去世,小人才接替先父看祠堂。”

    听着眼前这人,虽说只是简单的言语,但唐浩然却隐约猜出这人先祖的些许经历,或是战败,或是不甘为奴,而远赴朝鲜,留存在汉家的发冠。

    “这只有你一个人看守吗?”

    “回大人,”

    胡存礼连忙答道。

    “先祖那会蒙官府照顾,在这里看祠堂。官府每人每月发一吊钱,直到小人曾祖时,官府按月发,后来便总是拖欠,也无人管。这样拖了三五年,有人呆不下去,走了。到后来,都走光了,只剩下我父一人,靠着些许薄田勉强度日,临死时他叫我来接替。他说,好歹这里埋的也是……”

    胡存礼的话没说完,而是垂头不语了,那些语显然是不能在清国的官面前说的。而他未说完的话,却让立于祠内的唐浩然点点头,

    “这里埋的也是我大明的官兵,你留在这里好歹也有人经他们添个香火!”

    (第二更了,今天刚刚上架,还需要大家的支持,手头有月票的大大,便投给无语吧,这个月冲榜,无语保证,这更新将是非常给力的!再次拜谢!9点左右还有一更哦!)(未完待续。(lwxs520。))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