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浮相一破落实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一章 浮相一破落实相 (第1/3页)

    2001年9月,我升了初中,可初中的我不再像小学那样规规矩矩的读书学习了,其一是因为我那破了明相的面貌,在升入初中后,同学们都嘲笑我是‘白眉大侠’,这让我开始觉得自卑,开始变得孤寂起来,我不再像以往一样随处交朋友,开始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开始学着把头发留长,以此来遮盖自己的面貌,可即便是这样,那些同学还是会嘲笑会在背后议论。

    我见无法平息同学的嘲笑议论,我开始学会了反击,只要我听见别人对我的嘲笑,我便会用拳头反击对方,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便运用几年前师父交给我的拳术把两位同学送进了医院,当时家里不但赔了钱给对方,还一直给对方道歉。

    初一第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姓姜,五十来岁的一名妇人,她见我暴力的把同学揍了一顿,没问任何理由就罚了我,这也是我第二个不再**学习的原因,因为老师的不公,甚至是不配为人师。

    我所见过的那些老师,已经没有古人那般传道解惑的心思了,为了自己的职称与业绩,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学校里,学习好的,桌位便靠前,学校不好的,便位置靠后。

    难道那些学习差的,就真的不如学习好的吗?在学生心性塑造的年龄段,这些老师不但没有开导,而且还用另一种方式侮辱跟歧视这些学习差的学生,我不知道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教师出了问题。

    师者,传道解惑也,孔子‘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言人性本善,荀子亦言人性,却以为其恶……还有,老子乃道家始祖,孔子却是儒家宗师……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形而上的问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孔子则偏重于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由此而建立了他的**学。老子言天道而亦能于小处着眼,所开创的道家有着丰富的关于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性思想,正是由于道家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与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孔子从不谈论‘天道’而重**,有子贡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你觉得,若是孔子,尽信于师长,循规蹈矩,就如尽信书之言,今日,还还会有孔夫子吗?

    我随波放纵自己与不再学习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老师重利而不重义,我清晰的记得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时,在学到这篇课文时,刚谈到小姑娘在火柴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然后老师便讲到了想象力,接着她用粉笔在黑暗上胡乱的画了几个圈,让满堂的学生去联想看到了什么。

    一位成绩好的学生,举手发言说自己看到了面包、蛋糕、鸡腿等等,我看着黑板上的圆圈,开口说了一句乱七八糟,也就是这一句话让这语文老师怒火中烧,愣是罚我抄了一百遍课文。

    我可以肯定的说,那位举手发言的同学,百分之百没有看到她所说的东西,她那般说,只不过是顺从老师罢了,用通俗的话来说便是拍马屁,不得不说她成功了,而我却因为这件事慢慢的有了些感悟。

    往后的日子里,我试着在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课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结果却换来了惩罚,唯独那些随从老师观点的人,不是当了班长就是当了学习委员,这样的学习,我不要也罢。

    如果要说人心的虚伪与阿谀奉承是从哪里学会的,我想毫无疑问这些老师便是罪魁祸首,是他们教会了学生学会去奉承,用虚伪的看法来符合老师。

    我想古人对师者的理解与称呼远远超过现代人,古人对师者的称呼为‘师尊’,而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直到近代才被学生用来称呼学校里的教书匠,至于他们能不能担起这个名称,我想他们自己心里也应该清楚。

    那些我曾经的同学,老师说的就真的全部都是对的吗?你们当初昧着良心符合老师,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