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峰回路转(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峰回路转(三) (第2/3页)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7月8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发表声明,要求清廷彻查7月3日政变始末,同时表示这样的事情已经威胁到了德国公民在北京的安全,严重影响到了中德关系。

    7月9日。刚刚取代田贝成为美国驻华公使的康格发表声明,同样以强硬的口气要求清廷彻查政变始末,并声称坚决保护美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政变中受到不人道待遇的一位美国公民……

    同时,康格还提出了对等原则,认为欧美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帮助清国尽快融入文明世界的大家庭,鉴于此,清国理应进行门户开放,使各国在清国享有同等的机会,共同为帮助清国发展尽力。此外,清国关税不应被控制,应由清政府合理征收……等等。

    “门户开放政策?”当晚赵大帅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几个字。看来美国人不甘寂寞了,自己这位美国公民只是借口。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势,康格的声明反而更有利,因为自己给了他们好处,不久之后,青山97式便会成为美军的制式步枪,而且门户开放政策美酝酿已久,打赢了美西战争,现在该把手往这儿伸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就是需求和代价,没差。于是叫来了田国良,让他想办法联系美国公使康格,明天抽个时间和自己见一面,并准备好了50万美元的厚礼……

    7月10日,就在赵千在美国使馆和康格喝红酒时,慈禧同一时间收到了三个折子。

    袁世凯,荣禄,奕劻。清廷三大权臣竟然同时上折为赵青山辩护,认为京城盛传的关于赵青山的种种全是谣言,赵青山祖上便为大清臣子,乃忠臣之后,不应蒙受不白之冤,其中必有隐情。另外还有好多废话,总之是行文严谨,关键的东西一点没说,赵青山是好人之类的话倒是一麻麻多。

    这三位同时上折为赵青山说话,慈禧不得不掂量掂量了,加上本来就忌惮袁世凯,也想有个人来制衡制衡那头老虎,于是立刻叫来了李莲英关起门商量。

    7月11日,香港总督查理在接受香港一家报纸采访时说起了清廷7月3日的政变,惊人的提出了这是某个妄图吞并清国的国家在幕后策划的阴谋,呼吁所有国家联合起来,还这场政变一个真相!

    7月12日,东交民巷各国公使在英国使馆内举行了酒会。酒会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晚上才结束,酒会由英国公使朱尔典和法国公使吕班牵头,其间各国公使都发表了看法,不过有两国公使没有被邀请,第一个就是不受待见的德国公使克林德,第二个就是日本公使内田康哉……

    当晚,日本使馆内气氛凝重,内田康哉第一时间将北京的情况发回日本。

    7月15日,英国公使在索尔兹伯里内阁的授意下,发表声明,要求清廷调查真相,说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