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二章 幡动心动(4) (第2/3页)
景清道:“自然是海盐了卤出的海盐品质天下第
朱植道:“正是不知黄县有几个盐商巨贾?他们可都是走辽东这水的家。”
景清道:“殿下说得是我们黄县这些年的确托辽东的福煮海盐了家现在身家过十万地巨富可能不下十人。”
朱值道:“别这么说谁靠谁家还不一定这两年辽东不收农赋如果没有山东的盐商源源不断来辽东贩盐辽东军府哪里有饭吃啊。”
大家又笑作一团朱植拿起杯道:“来让我敬风口浪尖为辽东送粮的百姓。”说着与众人碰杯一饮而尽。
景清放下杯子道:“殿下天下商品莫不以质取胜为何我黄县地海盐品质优良却卖得远没有辽东好?”
朱植想想道:“子鱼你的看法只对了一半没错天下之物莫不以质取胜然商者重流通商人或借或贷钱易货货易钱只有快出快进才可能让财货流通起来。以甲地之有同乙地之无从中谋利。
但我刚到辽东现辽东地盐引淤积已经有三个月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间关卡太多财货受到重重阻隔根本无法流通。你看金州生产的盐为什么非要广宁的盐检司检查?这不是人为制造流通障碍吗?所以我将盐检司和盐场放到一起规定三天检查完盐引五天内盐包必须离开官府控制范围内。
这样做只是加快流通环节并没有违反先帝定下地制度。但现实中操作起来效果就好多了辽东现在每年出至少十五万引按每引抽一两的税率就是十五万两盐税这个数字足以养活辽东的军府了。”
景清仔细地听着朱植的话频频点头话音刚落他就接了上来:“先帝将盐业各个环节分开主要是为了减少各部官员勾结害民。那么殿下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景清果然是个能吏一语说中了朱元璋的心意而且朱植还现这个景清并没有满嘴人性道德而是看到盐业中官员贪污的可能孺子可教也。
朱植微微一笑道:“景大人所言极是。辽东对此地有三策第一官员轮换制度所有盐业官员每三年轮换一次轮换之时会受到严格的查账。如果一旦现贪污立刻按律查办身家清白者立刻外放至少官升一级;
第二是高薪养廉制度。在盐税中提取两成养廉银作为整个盐业官员的津贴比如盐课司提举一年的养廉银是一千两现银往下类推。做好了两年下来积聚几千两家产不成问题。试问谁愿意放着老实得地钱不要冒着风险贪污索贿;
其三是严格的监察制度每半年王府长史司和辽东都司会派出联合检查小组下来调查巡按。介时所有盐商盐工可以秘密告状一经查证严惩不贷。而且这些巡按官员每一次都不确定这也提高了下面官员贿赂上官的成本总不能把辽东两大衙门所有的官员都贿赂一遍吧?
有了这三项基本策略。再加上在盐业官员选拔时分散提名严格甄别可以将官员贪污地可能性降低。这只是降低绝不会杜绝。在盐证改革的第一年。就抓出了三名墨吏以后每一年都几乎会有人以身试法。但人数已经比以往降低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