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3) (第2/3页)
启程。否则等圣旨到了殿下再走就是抗旨不遵了。”
朱棣点点头。连忙喊道:“来人”一名侍卫入房听令。“命令亲兵营火整军待每人双马携带三日干粮其他粮食沿途征集酉时准备完毕戌时连夜出。去传令。”侍卫连忙跑了出去。
吩咐完毕朱棣转向道衍道:“今上登基孤料想朝廷会行削蕃之策如此一来孤又该如何应对?”
道衍道:“殿下天生帝王之相非人力可违就凭黄子澄那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竖子如何能做得了大事。不过虽然彼不足惧殿下亦不可掉以轻心臣以为殿下一方面可行韬光养晦之策示弱于朝廷。另一方面殿下要积极准备事不可为之时切勿坐以待毙。”
朱棣眉头拧成一股绳道:“大师韬光养晦要得只是后面一事你就不要再劝孤了。以一隅而抗天下能有几分胜算?孤只想守在北地安度余生以全忠孝之名。”
道衍摇头道:“殿下如果今上能这么想他就不会对辽王殿下苦苦相逼了这几年如果不是辽王挡了殿下的风头如今被圈禁在京城的不是殿下还能有谁。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如果说往日辽王在辽东牵制殿下腹背受敌。现在今上却自毁长城派个什么杨文篡取了辽东军权此人档案老衲看过匹夫尔辽东军中随便挑出一个指挥使都比他强啊。如今殿下已无后顾之忧如果此时还不图大业更待何时。”话说完道衍留神着朱棣脸上的变化。只见他依然沉默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什么。只是那庞大地身躯散着一种强大的压力让道衍心中咯噔一下他放心了。
“北平府八百里加急!”自从朱元璋死后整个明帝国陷入一片停滞之中哪里还会有这样八百里加急的公务?黄子澄和其他三位大人正在皇城内地左耳房中批看着奏折他一把从太监手中夺过加急文书只见上面粘着三根鸡毛这代表着这个帝国最重要最迫切需要传递的信息。
黄子澄从头到尾将文书看了一遍眉头一皱将书信交给其他几位大人。大家传阅一遍之后方孝儒率先说话:“燕王以入京探视太祖为名突然率八百亲卫离开北平府?这是什么意思?”
杨靖拿起茶碗撇了撇茶叶道:“就是说燕王殿下没有接到太祖遗诏目前已经在进京地途中。请刘大人示下这份公文该如何处理?”
刘三吾作为四位辅政大臣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家遇到什么难题总是第一时间请示他。只是刘三吾年事已高许多事已经不会再加以意见其作用不过是大家商量好之后他点个头而已。对于眼前这件麻烦事他闭着眼睛道:“诸位大人商议吧老夫听各位的。”
黄子澄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整理了一下想法率先言:“燕王殿下此行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当真没有接到遗诏那么应该由各地知府知会他让他回去也就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