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6) (第3/3页)

名词朱植耐心地跟大家解释实战训练是怎么回事演习又是怎么回事。瞿能王域当初学的都是《武经总要》现在乍一接受这么多的新鲜事物还是有得他们消化的。

    此外《记要》中还归纳了大明军制中的纪律以及朱植提出的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其中许多条已经明朝化了。朱植要求所有教导队中每一个人都必须牢牢背诵《行军记要》但这些军汉识字不多朱植还专门请来先生在军营里开办夜校教大家读书识字。并规定《行军记要》是毕业时候的考试科目不通过就哪来回哪去不能获得升迁。

    而且朱植把教导队制度定为辽东军一项常例规定下来以后每个升迁的总旗到千户官员的升迁必须进入教导队进行为期三个月半年不等的集训。

    教导队等于辽东的“黄埔军校”朱植亲自出席教导队的成立仪式把一面绣着“辽东基石”的大旗授予瞿能。这面大旗成为了辽东军教导队的旗帜在日后无数次战役中飘扬在战场的最前列。

    建立教导队、整编辽东军务只是朱植关于辽东军事改革计划的前两步。见教导队的工作逐渐上了轨道朱植把这些事放给下面的人去做他又把第三部提上议事日程。

    “什么?要把民众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铁铉对于这样的新奇的想法显得十分惊讶。

    朱植耐心地解释道:“是的那日我在汤站堡现百姓参军的**很高说明辽东百姓对于参加军事训练有一定的热情。而且辽东边塞之地我军防守战线很长不能做到每点都布置足够的守军。组织百姓军训也可以让他们在紧急时有抵抗的能力。”当然对于这部朱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辽东军满编才十一万人对于日后生可能存在的变故显然不足以应付。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日后毛太祖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做法呢?用类似八旗一样的制度将民众组织起来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有了准备一旦日后生大的战事可以随时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对于朱植这些新奇的想法铁铉、叶旺他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大家合计着制定了一个制度以通行的里甲制为基础结合军制规定十户为一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一总旗设总旗一人二总旗为一里设里正一人(百户)五里为一甲设甲长一人两甲为一千户设千户一人。规定每户出丁一人每年四月八月分两次组织起来接受就近驻军的训练每次为期两个月。参加里甲制的人在参训期间由官府给粮食和路费。

    朱植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铁铉命他根据瞿远整理出的新的辽东户籍进行遍组在选择训练地点上以一个千户为单位就近安排驻军百姓参训距离不得过五十里尽量做到不扰民。

    骑兵新书《明吏》已上传这也是骑兵构思中的明朝三部曲第二部靖难的命运已经注定大家耐心等一个精彩的大结局便是。至于《明吏》是另一种风格的历史架空作平更加贴近生活有更多的阴谋更多的矛盾更多的美女。

    传送门在下面大家一定收藏了再说至少支持骑兵一个月如果不合口味到时候下架也不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