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1)解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百废待举(1)解禁 (第3/3页)

要两年时间。

    朱植当年在研究这个万恶的开中制时曾经拍着桌子痛骂朱元璋混蛋到了极点。他知道老朱之所以设置如此多的步骤一是为了支持边防二是基于对官员道德的极度的信任以及对商人极度的不信任生怕在此过程中商人偷他们家一两食盐。

    结果如何呢?先一个问题积压盐引这个弊病是由于国家掌管的盐场生产能力低下无法即使以食盐兑现拿在商人手中的盐引积压个十年是轻轻松松的事有的商人甚至到死也提不了货。

    其次这种每一个步骤都有官员管理的制度为无数帝国官员提供了“寻租”的条件商人想快点获得官钞吗边塞官员说:你得意思意思!商人想快点获得盐引吗?盐运司说:你得打点打点!商人想在盐场获得质量好点盐吗?盐场官员说:你得给点好处!商人想快点通过检验所吗?检验官员说:那就看你会不会做了。

    任何一点都会卡你想快想好必须贿赂不给贿赂可以啊时间上的拖沓会逼得压着本金的商人只想上吊。这层层盘剥下来除非商人有雄厚的实力经营大规模的食盐否则只能做亏本买卖。

    最后反过来必然造成私盐横行导致食盐专卖制度无利可图。

    食盐专卖就是一个**政权下效率低下官员寻租扼杀经济活力的典型黑洞。帝国政府在处理盐商事务时从来没有宣布过一项普遍性政策和指导性方针。具体的办法全部由各个官员单独制定。

    虽然官员要同商人进行各种贸易但他们从来不认为官府和商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在他们看来国家高高在上凌驾于契约关系之上每个国民都有为其服务的义务。

    整个开中制食盐专卖又是朱元璋一手缔造的一个混蛋透顶的反经济行为它不但违反了经济流通中运转度的基本规律还成为了好心办坏事的典型做法。

    这个卖私盐的义气汉子倒给了朱植一些启能不能对开中制进行一定的改革使它成为辽东经济的增长点呢?朱植想了想道:“你说的可是实话卖给你盐的老灶户是什么人?”

    钱贯扑通跪倒道:“殿下小民说的千真万确。要治罪就治小民好了打死我也不会连累他的。”

    朱植笑着道:“起来吧本王什么时候说要治你的罪了?本王也对这盐引积压的问题伤透了脑筋。你看不如这样你去把老灶户请来本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放心本王说到做到你不用怕连累了老灶户。”

    杨荣看着钱贯将信将疑的样子道:“张兄弟你无须担心我们王爷金枝玉叶难道还骗你不成?”

    钱贯咬咬牙道:“好我去请老卫殿下不怕我一去不返?”

    朱植哈哈大笑:“既然你能信得过本王本王又岂有信不过你之理?”钱贯又磕了个头起身出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