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二节 对于倭人消息的思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四十二节 对于倭人消息的思虑 (第2/3页)

其微的,这场战争的主场必然是在朝鲜展开。那么龙致远原本就是要对朝鲜动手,打开朝鲜的市场,让朝鲜的经济受到自己的控制,并且进一步从朝鲜获取自己需要的人口、粮食、矿产等等资源,来对青年城的发展进行补充,所以现在倭人一旦进攻朝鲜,对他来说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

    由于战争的破坏力和破国亡种的威胁,朝鲜遭受入侵之后,必然国力衰败,向大明求援之后,国内诸多方面都必须要对外做出让步。这样的话,青年城能够很快将暗中侵蚀朝鲜的动作,摆到明面上来,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的堂而皇之的从经济、军事,甚至是政治方面对朝鲜加以渗透和控制,而不是过去自己所计划的大张旗鼓式的强盗般的掠夺。

    至于将这个消息通报给朝廷么,先不说别的,朝廷的文官们会信么?恐怕对于这帮现在只是将眼睛盯在朝堂之上的文官,在太子之位更替国本之争即将到来的政治风云面前,绝对无暇顾及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还不过是不能够及时面对自己的事情;

    再说,一旦文官知道了倭人即将入侵朝鲜的消息,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帮家伙必然阴谋论,将这件事情和自己的海贸牵扯到一切,发生某些原本不存在的联系,以借机通过打击自己、海贸,来连带打击二皇子等位和皇权势力的机会。

    到那个时候,只要文官们给及按上一个通倭的罪名,借此构陷自己,就能一本万利的将北方的对于海贸尝试的希望扼杀的干干净净,并且自己的安全和性命也难以有所保障,如此,自己这大半年来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而在战争的威胁之下,万历皇帝很有可能会放弃一些政治筹码来换取局面稳定的控制,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必然成为两边交换筹码的牺牲品,最后成为那一只可怜的替罪羔羊,下场将会极为凄惨,所以从这一层意思上也绝对不能将消息通报给朝廷知道。

    而第二层意思不能通告给朝廷,则是关于海贸。对龙致远来说,海贸不但是自己青年城日后经济、军事发展大计的长久策略,也同样是日后对于青年城思想宣传,团结各方面势力的一大利器,所以绝对不可能放弃的选择。

    更何况对倭海贸发展起来,不但可以刺探日本的各种情报为战争做好准备,而且还可以借着战争的局面的扩大和深层化,对日本进行某种经济输送;日本在征朝之前,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而自己的货物能够及时的倾销出去,换取大量的金钱发展产业,武装军队,来对抗倭人对朝鲜的侵略,用敌人的钱武装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海贸的建设不但不能停,还要加快进度,才是正理。要让自己的海贸船只,在这几年里面有相当的成长,更要借着海贸船只对整个日本的内陆状况有一个相当的了解,培养出一支精锐海军,倭人与朝鲜之间隔着大海,所以战争的最高境界不在于陆上,而是在于水上,如果能够拥有一支相当强大的海军水师作为依仗,截断倭人的后路,那么那些失去了退路和后援的倭人,必然成为瓮中之鳖,死无葬生之地。

    综合了各方面的考量,龙致远已经下了决心,倭人入侵的计划,是绝对不能报告给朝廷的。当然李成梁哪里倒是可以通报一声,毕竟日后一旦倭国入侵朝鲜,假设朝廷要是决定了抗倭援朝,那么必然是要动用辽军的,万一到时候要是军中白莲党徒太多,到时候战争起来,内部生乱,到时候可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提前的自查自纠,找出潜伏的白莲党徒非常必要。

    更何况,从李成梁的利益出发,作为自己的岳祖父,又是辽东边军的掌门人,虽然现在的政治局势让他很快就要下台了,但是李家作为辽东边阀第一家的实际影响是不可能变的,日后一旦对日作战,那么必然是需要辽东军出战的,即使不是李成梁挂帅,那么也必然是李家之人,所以早些告诉他,从军事、政治、经济上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准备,到时候少死些明军,那些人都是汉民族的传承子民,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情。

    至于李家会不会将这个消息外泄,这龙致远倒是并不太担心。他明白的很,李成梁并不是什么纯臣,要不然当初也就不会养寇自重,来对应朝廷的所谓政治风波,同样也不会对自己在关外女真地区弄风弄雨一只眼睛睁,一只眼睛闭了。

    这种边地大户,摆在心里面的第一位考量,永远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什么对皇帝陛下的忠心。李成梁是什么?是武夫,而武夫家族怎么能让自己的地位巩固?只有不停的边地战争,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功勋、地位、财富,所以当李成梁得到消息之后,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