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二十九节 胥民 金县门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二十九节 胥民 金县门口 (第2/3页)

然的话,你羞愧不羞愧呢?

    更何况,韬光养晦,说的轻松,你以为朝廷设立辽东镇守使是为了什么?讲郑国泰弄到辽东来又是为了什么?曾山为何到辽东来就要将巡抚衙门移动到辽阳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现阶段皇帝陛下需要我任事,需要我替他打下基础,但是等到稳定了之后,兔死狗烹的下场,必然复制在我的身上;

    你们李家反正可以做皇帝的一条狗,我呢?要是关外青年城的基业露出来,入了皇家的眼睛,到了那个时候,嘿嘿,恐怕你就是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所以说屁股不同,脑袋也自然不同,李家的阶级成分和自己完全不同,最终会走向何方,还看利益的归属点在那里。

    次日清晨,龙致远从辽东总兵府出来,告辞了李如桢,带着一干从人,直接前往金县,他要去那里看看船厂,以及骆博轩的移民政策做的如何了,第一批的南海胥民已经到位,就等着分田分地,分房子呢。

    说到南海胥民的事情,这件事情早在去年,刚刚回到辽东之后,龙致远就派了相应之人去南海接洽这些日夜飘零在海上,就连死了都只能水葬的可怜人。南海胥民分为四大姓陈、刘、侯、单,由于大家都是共同的命运,四支姓氏之间从来是同声同气,互相支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被整个时代,被大明,被整个世俗传统所抛弃,如果大家自己再不能对自己人团结,那么胥人的未来将更看不到光明,必然陷入到极度黑暗之中,可就是如此,在去不去辽东的事情上,一众人等之间还是发生了相当大的分歧。

    反对者的意见无非有两条,其一漂洋过海,离乡背土,去万里之遥的疆域讨生活,哪里虽然给土地,给政策,愿意让胥民去贱为良,可是谁知道大家活儿能不能适应,水土不服,离乡别井,最后能不能生存下来呢?

    其二则是官府能相信,母猪都能上树。胥民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被官府欺凌蒙骗,玩弄了无数次,说到底,官府的诚信度早就已经丧失,没有了任何威信,所以,当有人去贱为良的政策是得到了辽东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为得就是开展海贸,很多人都不相信。

    不过虽然半信半疑,但是支持的声音也有不少,先不说去了辽东一人十两的安家钱,虽然这钱不是直接拿到手上,转变成种子、牛羊、田地、房产中的一部分,但那就份土地的承诺让人动心,胥人做梦都想能够在大陆之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能够死后埋进泥土之中与大地同朽,更是做梦能够自由自在的走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去看看雄伟的京师,去望望繁花似锦的苏杨胜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对于尊严、自由、以及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怀疑、否定、不认同的保守相碰撞,让四姓所开的联席会议成了一锅粥,第一次在未来道路面前,原本同气连枝的四姓人家出现了分歧。最后,做出了决定,既然有人能提出如此优厚的好处,为什么不去看看呢?如果不好,再回来就是了,看都不看,那么不是连希望都放弃了么,难道胥人永远都生活在目前这种悲惨的状况下?于是,第一批自愿报名要来辽东闯荡的移民,多是青壮,人数也不多,只有两百余人,至于后续还有没有人来,就要看看第一批人混成什么摸样了。

    这一龙致远早就已经料到,不过他并不失望,反而觉得如此很不错。为什么?胥人长期在外不服王化,欠缺管教,畏威而不畏德,你就算是给了他大量的好处,但是想要如驱指臂,恐怕非一日之功,必然要有个长期的过程。

    更何况,胥人一向自治自理,如此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惯性的管理习惯,宗族势力的影响非常大,要想将这些人变为青年城所有的力量,就必须去除这些宗族势力的阴影,要不然,你灌输纪律、荣耀、青年城的利益必然同这些宗族势力相冲突,正是如此,他才对去南海招募胥人的使者强调,来辽东第一条就是要自愿,绝对不能强求。

    在龙致远看来,第一批来的胥人子弟,既然自愿,想来都是心思活络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年轻人,这些人胆子大,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反抗束缚和旧时代规矩的特征,所以他们在青年城的宣传感召之下,很容易就能转变思想,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来,如此循序渐进,通过传帮带,一批批的将胥人转化成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而不是突然来一大批,教化,管理,都非常成问题。没看到前面十万人的大移民,先不说路上死了多少,就说这些人到了青年城之后,不管是管理、还是教育方面都非常的难办,光是为了达到令行禁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