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二十二节 试探背后的用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二十二节 试探背后的用意 (第2/3页)

多的是一种对辽东各个阶层的反应和接触,看看大家对自己这个巡抚上任有没有什么决断,更是在对龙致远这么久都没有上门拜访自己不满的一次表露。

    所以,在暴怒之后,冷静下来的曾山反复思考,反而觉得自己的这次试探,是神来之笔,乃是一次非常好的决断,通过试探能够明白很多过去不明白的东西,让双方都思考的一些变化。因为辽东的水太深,因为龙致远和曾山之间地位的变化,所以两人的位置和利益纠葛的共同点和分歧也发生了变化,自己当上巡抚他的利益自然有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不仅仅是在地方,更多的是在朝堂之间,而龙致远回到辽东,他的利益在哪里,在地方之上,那么地方上的利益同朝堂之间的利益有互补,互相支持,也有相对立的地方,就看如何调和。

    有了曾山这次的试探带来的负面冲突,让两人在今后的合作之中能够找到彼此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找到这根利益原则的红线,这才是这次冲突背后所能够印证的东西,也是双方所希望获取的东西,矛盾尽量避免,利益纠葛和共同点相互加强,这是最好的双赢局面。不过这种事情往往是高手过招之间,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东西。

    当然,如果龙致远领悟不出来其中的真髓,而真的咄咄逼人,让曾山下不了台,甚至把整个巡抚的权威丢在地上踩踏,那么曾山也不会畏惧龙致远,顺手推舟就将这件事情暴露到皇帝陛下面前,丢到皇帝陛下面前去决断,要知道曾山不是别人,是皇帝陛下认定的代表大明王朝统治辽东百万军民唯一的,合法的代表。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龙致远一年给皇帝陛下带来百万两的金银花收入,那又如何?同皇帝陛下的威严来说,与皇权的统治,以及阶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比较,都算不得什么,必然龙致远会在皇帝陛下心中落下一个持宠生娇的印象而遭受打压;

    如此状态下,无权、无钱、无兵的空壳子巡抚曾山,也就能顺杆爬的在打压之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进而在辽东真正成为能够箝制龙致远的存在,毕竟曾山知道,真正在这个块沃土之上,决定世间万物命运的,只有皇帝陛下,只有皇权的力量才是至高无上的唯一。

    但是如果龙致远知道进退,明白世情道理,自然而然就会留下权利的缝隙,明白同曾山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那么这个时候曾山也就不会只成为龙致远手上的傀儡,而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能够有自己的权利和势力范围,曾山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立下功勋,进而进军朝堂,为以后能够成为阁臣打下基础。

    现在双方的碰撞已经完毕,矛盾已经产生,剩下的就是冷静,是等待,是双方下一轮的磨合和谈判。曾山生气之后眯着眼睛坐在那里,他在等,等候龙致远上门,等待这位刚刚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的世侄给自己一个交代。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安排监视龙致远的人回禀到:“老爷,对面的人没有什么动静,依然呆在徐老头的早点铺子里面,看着那架势似乎,似乎是在喝茶!”

    喝茶?这帮强人可是大胆的很么,赤裸裸的蔑视曾大人?但是,石鸿迷茫的看着高坐在正堂之上,听完自己叙述过程,又听到下人通报对手在喝茶的事情,面上却没有丝毫表情的曾山;他没有搞明白这是为什么。要是换了自己,恐怕立刻跳了起来,暴怒如雷,发出条*子,调来总兵衙门的大军,直接将这种敢于触犯巡抚虎威的悖逆之徒抓起来杀掉,让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这号人的存在,让大家都知道知道巡抚的权威是绝对不容许侵犯的。

    可是现在怎么了?曾大人听完自己的这番话语之后,似乎什么反应都没有,只是眯着眼睛,如同一尊石像一般不说话,难道说他不想报仇雪恨?不想被人赤裸裸的打了一巴掌之后,让人知道知道,什么事大人物的愤怒之火?

    石鸿不理解也是正常,毕竟他是一个小人物,在跟着曾山之前,不过是一个京城破落的军户出身。不是作者歧视出身论,经历决定视野,成长环境决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古今皆有的定律,所以官三代、富三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精英的几率要比普通人要大,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的条件好,视野开阔,经历丰富;

    这种情况在现代还不突出,信息的扩散导致整个社会架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古代尤为凸显,什么事世家,为什么古人的世家能够延续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而不衰败,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垄断了知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传承和应对事情的架构制度,已经各种各样的经验传承,所以他们的起点必然比大部分寒门子弟要高上不少,更容易出仕。

    书归正传,石鸿不理解,但是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