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节 苦役的希望 道路 (第2/3页)
间的盟约就必然是可靠的,如果单单只是依靠旧日的所谓情分,那才是浮萍般的毫无基础的存在。
但是这部分的共同利益,必须要双方小心的去维持,尤其是龙致远,眼下他扮演的角‘色’才是最为需要曾山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掩护,换句话说,他对曾山的需求,要大过曾山对他的需求,那么在这种状况下,龙致远必须要让曾山明白,他们二人不仅仅在以前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而在现在,在未来,都应该是可以成为坚实盟友的存在。
不过,这份盟友的关系是需要大家付出,大家互相扶持的,要不然的话,最终必然还是会有嫌隙,会有裂痕。而龙致远为什么隔离了这么久都没有亲自上‘门’去见曾山,就是想要沉淀沉淀,让曾山在辽东呆的时间越久,越能明白昌盛号、青年城对整个辽东各行各业之间的影响,以及渗透显现出来的或明或暗的力量,进而对双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新的理解和定位,也会审时度势的明白彼此之间共存共荣的基础是相互存在的。
当龙致远并不是仅仅就这一件事,可谓事务繁多。他要去看看,郑国泰在昌盛号之中干的怎么样,还要去金县瞅瞅骆博轩搞的如何,最后必须去面见自己的岳父大人已经上任的辽东锦衣卫指挥使李如桢,从他那里收收风,嗅一嗅味道,青年城出征科尔沁之后,可是在朝野有什么不利的消息传播出来。
之所以去李如桢那里,一则是因为要带李重山去汇报一下李家军的整训状况,二则因为从安全局和情报局收来的情况里面,似乎有了自相矛盾的结论。从情报局发回来的消息说,不管是京师,还是勋贵,又或是刘润普从宫廷之中安‘插’的‘艳’羡传播回来的消息,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一切风平‘浪’静,似乎青年城做出的任何动作朝廷、宫廷、皇上都没有受到任何的风声和消息,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控之中。
而安全局对于内部监控的报告之中指出,过去的近一个月之中,东厂、锦衣卫的探子出没于辽阳、边城的数量大为增加,而其中大多数是京师直接派遣下来的,这引起了龙致远的高度重视,说明朝廷里面,宫廷之中有人讲眼睛对准了自己,死死的在盯着自己。
这两则消息传播出来,相互矛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平静的局势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这危机带来的是什么,背后有隐藏着些什么,龙致远现在还看不明白,不过看不明白的只是过程和‘阴’谋的手段,大势肯定是要对青年城不利,有了警觉之后,坐以待毙就不是他这个人的风格,所以要主动出击,寻找着‘阴’暗之中到底有些什么黑风。
而最终他要在十五天之后赶回青年城,因为青年城的第一次对外秘密招录的公务员考试就要开始了,这是一次关乎青年城正规化和今后用人机制建设的大考试,不仅仅是对一众无法出头的落魄大明文化人的收拢测试,也是龙致远对于大明文人集团融入到青年城体系之中的一次初步尝试,同样是对青年城的一次融合力的考验,所以他要赶回来坐镇,要知道这次考试将会对日后青年城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龙致远一路过来看到到处都是尘土飞扬,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心中很是满意。由于关外道路的建设,让整个‘交’通便利了不少,原本青年城到辽东正常速度行驶,要五天的时间,现在只要两天半就能到达,缩短了整整一半。
别小看一半的时间,似乎看上去并不大起眼,但这对于青年军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等同于,作战半径,作战能力大幅度加强,青年军已经有能力,能在三天之内将部队投送到辽东境内,对辽东的事务做出快速应对,换句话说,现在的青年城对于辽东的掌控能力大大加强了,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兵力投入到辽东最需要的地方去。
嗯,这里‘插’一句,豪‘门’屯其实就是勋贵们、皇帝陛下的农庄,因为他们都是达官贵人,都是洋葱白雪的人上人,而且来这里的大多数都是京师里面当红的贵戚,所以被好事之人将这些人集中起来的农庄称之为豪‘门’屯,寓意说明乃是天下豪‘门’的聚集地的一个缩影。
当然,这路并不是只是修到豪‘门’屯就结束,而按照龙致远的想法,要一直延伸到辽阳,甚至一直修到山海关区,当然那是后话,毕竟现在这个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修到山海关,不说别人,就是大明朝廷的官僚们必然也不能同意,会觉得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是修到辽阳龙致远觉得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眼下整个关外青年城实际控制区域,整个道路已经四面八方的完全铺开,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女’真俘虏们从开始的被动苦役到现在的主动自发的劳动热情,是有原因的,他们看到了解脱的希望。所有服完苦役的人自动转为三等公民,而拥有了最低等的公民身份,当然还没有二等公民的待遇好,但是也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