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节 欲撤不能 (第2/3页)
气,给了他不服输的信念,让他不停的追求荣誉证明自己的同时,也显露出了性格上的缺陷,进而导致这场不必要的冲突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当然这是反思的后话,在当时张堂辉同敌人接阵的时候,可顾不上自我剖析这些东西。但是久经战场的他,却对敌人的抵抗能力大吃一惊,虽然在刚刚接敌的时候,自己利用战术和现场的指挥能力,青年军训练有素的集体作战技巧占据拉战场主动权,可是对面的蒙古人,却没有如同预想的那样,一触即溃,别的不说,同科尔沁人在精神上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状态。
悍不畏死,骑术精良,极度有奉献牺牲精神,拥有个人强大的武勇,以士兵的角度看,同自己交手的这些蒙古人,个个都是好战士。要不是对方的指挥官极其不适应青年军的这种集体防御战术,而又不是一位有智慧,有急变能力的主儿,也许自己从开始冲进去的功夫,就要陷入到泥潭之中,成为敌人口中的肉食,挑衅之人成了落败的水狗这才是天大的讽刺。
虽然对面的士兵武勇,但依然不敌训练有素的青年军士兵,战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偏向了张堂辉的这边,他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里面也多少放松了些。可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斥候队反应非常快,不停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增援,让胜利消失在了萌芽状态,双方又重新回到均势之中,但张堂辉的压力也愈发的打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张堂辉发热的脑袋已经冷静了下来,他想的不是什么再夺军功,而是如何将弟兄们带出去,不要失陷在敌人的阵营里面才是正理。可此时却也由不得他了,要知道敌人的指挥官虽然指挥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士兵却是勇敢无畏的;
虽然带给了敌人的伤亡,但是张堂辉的属下也死伤了不少,在这个时候,要他丢下伤兵自行逃脱,这是杀了张堂辉也做不到的,壮士断腕也要分时候,原本就是因为他的过错造成的损失,他又怎么可能独自脱离呢?而他不肯走,自然其他的士卒们也不可能脱离战斗,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的死局,只剩下同对方死磕一条道了。
陷入进退两难的张堂辉,到了这里才发现,自己完全错误,而正是因为自己的错误,才导致战友们白白牺牲、受伤。悔恨交加的他,却没有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眼下祈求的只能是上天给自己一个机会,让后援队伍及时来到解救自己才是能够挽救伤员,带着一众士兵们冲出去的唯一出路。
好在朵颜巴尔并不是浪得虚名,他作为一名经验老到的军事指挥者,自然明白,这种突然遭遇作战,要求的就是在局部用优势兵力,以雷霆之势,用最快的速度打压、击溃对手,来取得胜利,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并没有等待魁首和大本营的命令,而是直接带兵前凸接应张堂辉,在几次恰到好处的指挥攻击之下,将围困住张堂辉的蒙古斥候打败。
朵颜巴尔的这一巴掌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心惊肉跳,大家都知道这位斥候营的营官平日里从来不发雷霆怒火,乃是青年军里面出名的理智和冷静,今天如此震怒,可见张堂辉干出来的事情,让他的情绪有多么的激动。
就在大家以为张堂辉这种脾气哪里堪受如此,必然暴怒的时候,事情却往诡异的方向发展。打人的朵颜巴尔这一巴掌之后,也不训斥,也不多言,看都不看张堂辉,只是回头吩咐属下,将侦骑放出去,进行情报刺探,一边安排人清理战场,快速收敛和救治伤员,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从刚才的号角声音传来的距离来看,敌人的本阵一定离自己这边不远了,要快速脱离,回归本阵,才能称得上安全。
而被煽倒在地上的张堂辉,也没有了往日的脾性,只是在地上发了一会儿楞,抹了抹嘴角的血迹,默不出声的站了起来,指挥着他的本部下属,做着自己应当该做的事情,组织恢复体力,整理战备,做着迎接很有可能再次到来战斗的准备。
这边斥候营的动作不可为之不快,原本么,这种战场临时性的整顿工作,早在练兵训练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军规典范,再加上时时刻刻的操演,练习,这些早就已经轻车熟路的士兵们,哪里会不快呢?三下五除二就已经将受难者的尸体和伤者带上,开始向后方本阵移动。
但是到了这一刻,突然散出去的侦骑回报,后退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股骑兵,从对方疾奔的烟尘看来,最少有千人的规模,而左右两边的侦骑也同时回来报告说,左右也发现了大批骑兵直逼而来的痕迹,至于正面方向,去驱赶败军的士卒全部退了回来,他们也发现敌人大队骑兵,根本不管不顾溃兵的死活,用极快的速度,直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