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节 三娘子的所思所想 (第2/3页)
们能够从中攥取更多的利益,因此相当部分的汗王、头领都鼎力支持扯力克自立为王的动作。
这些贵族的势力联合起来极为强大,让三娘子想将位置传给小儿子,自己躲在后面垂帘听政的计划完全打破,陷入了窘迫的境界。在这种最困难的时候,科尔沁突然跳出来,将三娘子控制蒙古的经济手段,昌盛号的货物给夺了去,这更是让事态雪上加霜。
要知道,蒙古的大小部落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的忠实信徒,对于他们来说,任何忠诚都是传说中奢侈的神话,只有利益,只有强弱才是最直接,他们最信服的唯一铁律。现在草原上所有的人都在睁大眼睛看着,看的不是青年城如何面对科尔沁,因为对于草原部落来说,青年城太远,而且没有太多的名气,又不属于蒙古势力范畴之内,因此他们并不关心;现在这些蒙古部族汗王贵胄们,最想要看到的是三娘子面对科尔沁赤裸裸的挑衅,会有何种动作,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举措进行回击。
更何况抛开三娘子乌讷楚的颜面不谈,就昌盛号本身的实力,以及每年带给她的那么多利益,数以十万计的银钱,以及各种物资掌控在手中,这一切就足以让这个铁娘子不得不站出来捍卫昌盛号,要知道捍卫它就如同捍卫自己一样。
当前,在不管是利益,还是王位更替的空前的压力之下,三娘子乌讷楚都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她除了闭着眼睛硬生生的吞下这羞辱的一巴掌,装聋作哑当做看不到,就只剩下出兵征讨这一条路了。如果是前者,装聋作哑的话,恐怕立刻就会有无数的狼不再碍于过去的威望和恩德,直接扑上来将三娘子和她背后的所有政治势力撕咬的粉碎;而如果是后者,怎么出兵,什么时候出兵,出兵要达到何种的结果,这就是关键性的问题了。
三娘子出兵必须要有一个幌子,换句话说,必须有大义支持,要不然很难服众,万一被有心人渲染成三娘子帮助外人欺压蒙古本族,那么必然在蒙古这个相对很排外的地域之中,必然会造成大批亲贵同自己离心离德,最后白白便宜了扯力克哪个混账小子。
当然这个事情对于乌讷楚来说倒是难不倒她,当初同昌盛号之间建立商路垄断的协议,是有不少部族都在协议之上签过字的,而科尔沁就在其中,仅凭这一条,就有了征伐科尔沁不信的理由,更何况,这次本来就是科尔沁的不对。
要知道在草原之上,由于蒙古部族物资短缺,道路不畅,流通性极差等弱势,所以对于不管从任何地方来的商队,总是加以保护,热情接待,因为他们的存在就等同于蒙古部族的生命线。也正是由于如此,在蒙古族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蒙古部族,对于商队绝对不能进行侵害和劫掠,要不然人人得而诛之。
而这次科尔沁冒天下之大不韪劫掠了昌盛号,虽然假托马匪的名义,又是在科尔沁草原势力范围之外,但是只要能抓住证据,就能让所有的人闭嘴,因为科尔沁人犯了大草原所有部落的禁忌。哦,你说什么?没有证据?呵呵,这是笑话,只要能够打败科尔沁,没有证据,也就自然有了证据,而且你想要有什么样的证据都不是问题。
所以大义理由,都不是关键问题,对于三娘子来说最关键的是什么时候出兵,以及怎么出兵。归化城现在有三股势力,才相互保持平衡,扯力克、三娘子、其他蒙古贵族联盟,但既然是平衡就代表着相互之间牵制,相互之间保持严密互相监视的态势。能够保持均势的力量,说透了不是靠嘴皮子,而是手中的刀子,现在大家的兵力基本持平,你吃不下我,我吃不下你,这才有了表面上的平静,一旦哪一方出现了大的疏漏,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三娘子是不会想到打破均势给人以可趁之机的。
要知道在这种态势下,三娘子如果仓促大张旗鼓的出兵,万一扯力克下了狠心,要拼个鱼死网破,直接奔袭她的部族,那么她的老窝都被人端了,还谈什么王图霸业?不是扯淡么?所以她必须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瞒天过海,等到征伐过后,大胜之后,稳固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没有任何人敢挑衅自己的存在。
三娘子不愧是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很快就被她想出来一条计策。每日用一定数量的牧兵替换一定数量的常备正兵,当替换完毕之后,全营警戒,在本部营阵之内作出一副磨刀霍霍的态势,让人觉得她正在全力备战,要用武力威慑其他两股势力,以得到最终的王位。
当另外两家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必然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也一定全城备战,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三娘子的营寨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