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八节 第一波的覆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八节 第一波的覆灭 (第3/3页)

继续保持鼓点和各方的战场运作,要不然的话,人一停下来就容易精神放松,一放松要让他再次回到高度紧张的临界点中去,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眼前这些士卒们的呕吐就是一种状态,如果保持这时刻高度紧张的口令状态下,他们是不可能发生呕吐这种情况的。看看眼前,虽然第二次准备作战的喇叭声再次响起,但是明显除了后方的炮兵的隆隆声又重新密集了起来,眼前这些边呕吐,边回到战斗过岗位之上的青年军战士们手脚自然要慢很多,还好敌人也出了问题,要不然让敌人抓住了这该死的空挡和失误,自己还真的麻烦了。看来再多的演习,再小规模的战役,也比不过一次高强度的实战,各种缺点、配合的失误,战术安排的愚蠢都必须在实战之中慢慢总结出来,加以完善的。

    在龙天羽看来,很明显敌人三波计划的主次分配的非常合理,第一波吸引敌人的远程进攻,第二波趁第一波前进的时候,利用骑兵的快速进行突击,而第三波步兵则是在第二波骑兵和对方进行短兵接触的时候,趁敌人混乱进行最后的冲锋;这个计划从理论上说是相当的完美,如果乌拉部的勇士和青年军的军士们掉一个个儿,最终将会是另外一个局面,会是一次非常完美的战术突破,最终利用人数的优势将对手吃点。但是策划这个计划的努汉却是忘记了两个因素,第一个组织性、纪律性因素,这种一鼓作气的作战计划,必须要有高度的纪律性,组织性去衔接执行它的存在,才能让三波冲锋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密切性,才能环环相扣,最终达到发挥自己人海战术的效果;第二个因素,则是勇气因素,努汉过高的估计了乌拉部士卒们的勇气,他的设计是建立在乌拉部的勇士们死战不退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也许在酒和个人榜样的作用下能够保持一段时间,也许在他过往经验中的冷兵器作战里面能够保持下去,死战不退,毕竟冷兵器作战是一种近身肉搏,一旦接触很难摆脱对方的追杀,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也只能死战不退;不过这点的的确确是不能怪努汉,因为青年军这场战斗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接触性打击,是他所从未经历过的战争模式,让他无法用过去的经验买你对现在的经验。当然正是这两种因素的误判,导致后面的第二波王族骑兵的快速闪击,从这种战术体系设计的本质上就出了大问题。

    出了什么大问题?呵呵,最重要的是溃兵的出现,影响了整个骑兵的攻击集群的速度。这些被吓破了胆子的士卒们原本是四散逃跑,但是却别青年军的炮火一炮炮的驱赶之下,无意识的赶回了战场的中路,径直依照本能朝着冲锋道路往萝北城中逃去。如此就正好挡住了王族骑兵闪击冲锋的道路,这个时候的王族骑兵望着回涌过来的士卒有两种选择,第一种不放慢速度,和这些溃兵对冲,但是如此必然打乱自己的进攻步伐,让骑兵的速度优势不再存在;第二种降慢速度,不和对手冲击,哪更是坐以待毙,对手的炮兵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的远程打击,而且骑兵冲锋也必须有加速度的,一旦停下来再启动,哪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不过布占泰这个时候倒是难得体现出了他的精明,知道眼下不是犹豫的时候,两个方案取其轻,自然是不能放慢马速,只有将眼前的溃兵当成敌人一般看待,在前进的路上所有的一切阻拦者都是要被屠杀一空的。更何况战机稍纵即逝,原本在他看来第一波、第二波都是炮灰,都是肉盾,都是为了第三波士卒进攻创造有力条件的牺牲品,所以此刻的布占泰心理上更是没有什么负担,一切为了乌拉部的生存么,他作为王弟都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冲向死亡的深远,那么这些普通士卒们为什么不能走向去死的?正因为有了这个决定,布占泰不管不顾只是不停加快胯下的坐骑的速度,一马当先的往前冲去,手中的长枪不时轻挑,将挡路的溃兵们一一挑落刺死在一边的地上,在他身后的骑兵们,见到自己的统领如此做,哪里还会不有样学样,一时之间在尽量保持马速的状态下劈砍之声大作。于是乎刚刚被敌人血腥洗礼了一番的溃兵们可怜的又遭到了二次打击,被自己的骑兵再次犁了个透,哭爹喊娘,死伤无算,最后当王族卫队骑兵通过这伙溃兵的时候,战场之上能够站立起来的第一波攻击者已经不多了,而最为讽刺的是,王慕汉哪始终屹立着的身影,正是被第二波冲锋的骑兵践踏之下成为了一滩肉泥,当然早已经死去的他是不会知道自己死后尸体,还要遭到如此悲惨的结局的蹂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