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节 火枪 (第2/3页)
太低,所以必须要依靠齐射来保证火力杀伤的范围和效果。[..]
正因为火枪队的同仁军士们常常练,所以大家都对装填都有着自己的各种心得体会,知道装填的极限在什么地方。按照日常的标准,要知道非火枪队的普通青年军士卒们经过严格的训练,采用原有的定装方式一刻钟(相当于两分钟)之内可以装填三发就是合格,四发是良好,五发则是优秀;而火枪队的弟兄们在经过更加严苛的动作分解训练之后,一刻钟之内装填六发合格,八发良好,十发优秀,在火枪队比武之中有人能够一刻钟(两分钟)之内装填十四发已经是目前这群军人的极限纪录了,要知道人不是机械,越是长时间的装填,是会出现失误的,失误动作一高,自然很多情况下就会延误装填的时间和动作。而眼前这位叫做司马图的大工匠,虽然没有计时,但依靠一种火枪队员们特有的心算能力的揣测,对方的装填速度在一刻钟时间(相当于两分钟之内)居然能够连续装填二十发,这是非人类的速度啊~!神乎其技,真的是叹为观止,居然一分钟能够达到十发,这不是简单的算数叠加,老于练习的火枪队队员们都清楚的能够认识到,每增加一发装填的速度,有多么的困难,意味着你的难度要翻滚数倍。这位司马大工匠,能够一分钟装填十发,等于说每六秒要完成一次装填,而且重复二十次不出错误,这了得么?真的是神一样的速度,想来不但要经历成年累月的练习,而且一定是有什么妙法手段和天赋,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了不得,真的是了不得。司马大工匠的天赋有多强大战士们是不知道的,但是妙法手段么,这些熟悉火枪如同熟悉自己第二生命的火枪队战士们立刻发现了一些端倪,他的装填速度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这种定装子弹自身的快捷方便性,进而简化了装填步骤,比以前训练的时候,按照的定装装填要更加方便易用,可以说思路还是是定装装填的思路,但是小小的改变之后,让装填的动作不需要再出现多余的操作,完全实现了火药装填的标准化作业,这位大工匠快就快在这里。当然这种快只是理想状态中的快罢了,要知道人是心理的活动者,对敌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做到按照平时的最高装弹速度来进行呢,更何况要进行齐射,最重要的是及格速度,而不是最高速度,个人的速度是无法代替集体的,各种指挥的节奏都是按照军中最低标准加以定制,但这不代表你个人的装填速度不重要,要知道只有你越快才能让别人更快,人都是群体的动物,在某些人的带领之下,大家激情四射的时候,击发的速度也会变得跟着相应快速起来。
好吧,不管这位司马图大工匠拥有多么高超的技艺,也不管他有多么专业的技巧让大家叹为观止,最终所有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实战出发。大家在这种神乎其神的技艺的鼓励之下,很快的就跟着紧张了起来,用不多的时间来训练尝试接受新事物。而大工匠则在一旁一边用笔记录火枪士卒的动作问题、普通民兵的动作问题,纸壳子弹的某些问题,一边纠正大家装填动作。在他这种专业人士的眼睛里面,不同等级的训练者自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大工匠作为开发纸壳子弹的人,是必须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就连普通人都能够很快熟练掌握的动作,最后加以规范化,再通过实战检验之后,才算基本成型,最终能够将整套经验和这种装填方式推销给军事委员会装备署审核。在经过严格的审批考核评级制度之后,最终才能将这种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转化成实际的利益,得到金钱或是名声。要知道大工匠的资格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有十项新发明、新创造,而且这种新发明、新创造的成果,必须通过极为严格的审核制度和评级制度的,才能获得认可,只有十次发明创造之后,八级工匠才能成为正式的大工匠,站在工匠业的巅峰,成为万人敬仰的人物,说起来整个木鲁罕地区到现在为止,大工匠也只有两个人。这种革新是司马图的第六项革新,也就是说这项革新被审核完毕之后,还有四次发明创造或是革新,才能够成为大工匠,依然是前路漫漫,不过就算是如此,现在的司马图已经是了不得的顶级工匠了,毕竟整个木鲁罕大工匠才只有两位,而八级工匠则也不过十来位罢了。
这边荀金川带着手下苦练装填技术,那边时间在一分一秒之中过去。城内的敌人喧闹之声已经渐渐平息了下去,也是,今天敌人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