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节 大战前夕之苟小花 朴海昌 (第2/3页)
]
木鲁罕的工作在这些青年人的眼里面也同样是分为了三六九等的。第一等是能够参加青年军,成为史诗般的英雄传说,第二等是去昌盛号工作,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第三等则是给政府工作,一般来说这方面的工作是青年人最不愿意选择的对象,因为在这里面只有沉闷、缺少了激情燃烧的动力,哪里像从军、走商那么富有传奇冒险色彩的经历吸引青年人的心呢?所以苟小花落选之后很是垂头丧气了一番,但你就算是再郁闷,再无助,再怨气,也没有办法的,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接下来的他只能接受政府的工作甄选,听从集体的统一安排一条出路。随着山东新移民的涌入,他们这一批十六岁的孩子们,被政府组织起来,大多数充斥到了移民村里面,以青年团的身份成为督导宣传干事,宣传木鲁罕地区的政策,解读一些措施的意义,并为新移民提供一个反应意见和思想的渠道,这种事情对于现代十六岁的孩子们来说也许是难题,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对于早就已经半工半读,参与了两年政府事务工作的十六岁的少年们来说,算不得什么,是手拿把攥的轻松事。
开始的时候苟小花来的时候很有些不情愿,只是不情愿归不情愿,长久培训出来的服从性、纪律性、责任心,迫使他最后还是积极的参与了进去,给村民们讲课宣讲木鲁罕的移民政策、日常民众的生活、税收、法律、风俗、传统,并为村民排忧解难,将农村工作中收集到的一些细节和问题用工作日志的方式反映到上面去。当然前面说起来苟小花是多年上学培养出来的本能在作祟,支持他尽心尽责的工作,但随着老戳的出现,本能变成了原动力,苟小花莫名的就是想要在这位闻名青年军之中的战斗英雄面前好好工作,得到他的赏识,毕竟心里面对于军人英雄情结并没有消散么。于是在燃烧起来的热情驱动下,不得不承认,也许苟小花也许并不是一名合格的青年军武士,但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青年干事,短短的十多天之内,沉下心来的他很快就将第九村的情况摸熟摸透,每家每户的情况在他的心里面都有一本帐,哪家里多少老人、多少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近百户人家的一举一动被他摸的透透的,掌握的仔仔细细。很明显这次支前活动,就充分展示了苟小花的工作能力,鼓动起了一批自愿者的参与,自愿参与者的名额在所有的新移民村之中是首屈一指的。
老戳被苟小花的小动作惊醒了过来,知道刚才自己自己分神了,带着几分歉意的笑容,朝苟小花点了点头,示意多谢他的提醒,也就不理这位见到自己就满脸写着崇拜之色的孩子,回头看了看,见自己久久没有出声而惴惴不安的新移民青年们,很是严肃的说道:“讲两句,这次出差,你们都是好样的,对于好样的,他娘的上面是不会亏待的,你、你、还有你你们几个不用哭丧着脸,既然自愿来了,自然是要好好干,嘿嘿,过两天你们就知道了,这是享福的事情,可不是受罪,不用这么死爹丧娘的摸样,生生跟个娘们似的让人小瞧了去。”说道这里,顿了顿,侧头想了想,接着道:“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我老戳的字号,在这青年军里面是个什么样子,跟着我的弟兄就没有吃亏的时候,你们的安全一个个的我包了,谁要想伤害你们,必然要从我老戳的尸体上踏过去。想当年啊…..”
老戳正刚起了话头,就听到身边一阵狂咳嗽的声音,打断了自己的话头,有些不高兴的回头看了看,看到是村长朴海昌,心里的不满也只有忍了下去,谁叫人是村长呢?在新移民村落的行政体系之中,村长是最高级别的官员,老戳虽然管辖区域比朴海昌要大,但哪只是业务上的指导,行政上却是没有管辖权的,除非是执行军事行动。这位朴海昌是朝鲜人,也是逃了出来后,流落到木鲁罕,最后踏踏实实的成为了木鲁罕的居民。这次政府在民间招募平民到下面新移民村去做村长,朴海昌头一个报名的,说起来,他也算老资格的木鲁罕原住民,家里面有商号、有铺面,生意做得可是不小,却一直不甘寂寞,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到木鲁罕的各种社会服务之中去,并且总是喜欢捐钱捐物,帮助辽东的贫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实际上,老戳对此是呲之以鼻的,按照他曾经从军官短训班里面听来的知识做出的分析,这位朴海昌同学说透了,就是人教员们所说的,在寻找一种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和自我的存在感罢了,是在用钱给自己买成就价值,再说了做这些社会服务是可以退税的。青年军之中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