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节 定策、徐渭、刘润普 (第2/3页)
要一步一步的走才行。想到这里,龙天羽也流露出赞许的面容同张懋修,只是略带了几分犹豫之色说道:“斗枢先生说得非常精辟,我很是认同,只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建立在打败海西女真的基础之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子鱼先生的计策很有帮助,只是我们这里还缺少一位去实施这个计划的人物,这个人选很重要啊~!”
刘泽见龙天羽并不再称呼自己刘先生,而是直接唤起了子鱼先生,从这微小的细节里面敏锐的感觉到了龙天羽对自己的变化,心生欢喜。刘泽既然说出了这个计划,原本就有自己亲自出马实施的意味,再说了,刘泽一直想要谋求的是在军队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而不是陷于民政事务中去,他的理想就是带领军队纵横开拓,如果说能够通过执行这次任务,重新回到军队的序列之中,那样的话,对于刘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至于危险么,说真的并不被刘泽所考虑,当年在戚家军里面就没有危险了?因此听到龙天羽说缺少实施计划的关键人物,他立刻毛遂自荐的说道:“魁首,这个人选就交给我吧,我一定能完成好任务,将叶赫、乌拉二族挑唆过来,并且给咱们消灭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实龙天羽是心知肚明刘泽的想法,也是清楚的知道这位手下想要回到军队里面来干的,而刘泽长期在戚家军之中从事幕僚工作,相信军中事务比地方性民政事务对他来说更加熟悉,更加的得心应手一些,但是龙天羽作为一个魁首有自己的考量和思虑。首先刘泽作为戚家军在青年军之中的标杆,原本两者之间过去的关系就相当的紧密,要是再将他放到军队之中,如此不利于青年军对戚家军的融合和吸收,很有可能制造人为的障碍;其次刘泽既然是投奔过来的文人,在龙天羽看来,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都必须要先学习服从性,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没有服从,没有融入集体的精神和忍耐力,你就算是有诸葛武侯一般的本事,对于青年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要知道青年军只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局面,讲究的就是服从,就是纪律,所以龙天羽装作不知道刘泽的想法,对他也是有磨练观察的一层意思在里面,如果说刘泽要是不能够认同自己所在的环境,不能沉下心来做事,不肯认同服从自己这个魁首的命令,自持才能过高而恃才傲物,那么他就算再有才能,龙天羽也是不可能重用的,这样是要做坏青年军的规矩,对大势发展是绝对不利的。因此当刘泽提出由他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龙天羽立刻起了拒绝的心思,一则是要拒绝他想要重回军队中的心思,二则刘泽的存在对于戚家军力量的归附有着不可轻忽的稳定作用,龙天羽是绝对不可能让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所以听到刘泽的主动请缨,龙天羽面上带着欣慰的神色,但是嘴上却开口说道:“子鱼先生你可不能去,我这里是断然离不开你的,下一步民政、军事、财务的制度建设都离不开你的存在;至于去实施计划么,我已经有一个人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张懋修听到龙天羽的话语,眼观鼻鼻观口,是端正而坐,并不说话,聪明的他自然是知道龙天羽的心思,在这种事情上并不准备多言说话。而刘泽的面上流露出了一丝错愕和失望,也是他明显是认为这个计划,自己应该是最佳实施的人选,却没有想到最终还是愿望成空。当然失望归失望,刘泽知道现在的自己必须要有耐性,虽然此刻他的心里面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能忍耐下去,毕竟从龙天羽对待他的称呼变化之上,已经很明显的流露出了亲热之色,也就是说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还是有机会的。当然既然如此哪一位人选是谁,既然事情不归自己管辖,那么刘泽也就不好多嘴过问,龙天羽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张懋修为了避免冷场,让刘泽和龙天羽为这个话题弄得不愉快,急忙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微笑说道:“魁首,远东之事不过是疥鲜之患,不足为虑。我其实下午就想向魁首推荐一个人的,只是不得空罢了。此人才华出众,只可惜性格耿直,导致被权贵所弃,一辈子负累在家,唉,现在生活穷困潦倒,用咱们学习班的话语说,就是时代的牺牲品,还请魁首看看能不能将他请过来,加盟到我们的大业筹划之中。”说到了这里,顿了顿,接着说道:“说起来,这个人可是和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都有相当的交情呢,还当过李如松的师傅哦。”
咦,张懋修这么一说,倒是将龙天羽的兴趣勾出来了,刚想问问到底是谁,要张懋修别卖关子,就听到刘泽在边上啪的一下,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惊呼了起来,说道:“哎呀,还是斗枢提醒的对,我怎么将这个人忘了呢,魁首,此人绝对是个高人,虽然性格有些怪异,但是才华绝对是没得说的,因此您应该将他请来辽东,大业必成。”说到这里又有些担心的说:“只是此人曾经精神状态不知道能不能支持,毕竟他的往事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说到这里,刘泽面上带着几许感伤的神色,似乎心里面想起了什么过往的事情。
嘿,什么某人一来则大业必成之类的话,对于龙天羽来说就是胡说八。他还是一贯的思想,从来不认为某一个人的才能能够引导一个时代的变化,也许你可能是时代的先行者,也许你有逆天的智慧,但是终归一个人只是一个人,他的力量过于单薄,要想带动整个时代,必须要有一批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才能如果高超,自然是能够起到引导扶正的作用,当然对于真正的人才,愿意和自己走在一起,认同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才,他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只会觉得这种要多多益善才是。张懋修既然提了出来,自然龙天羽要流露出一种求材若渴的摸样,要不然怎么能够体现出他对于人才的重视呢?更何况,他本身对于能够让刘泽和张懋修二人都如此推崇的人物也是非常感兴趣,再加上有李如松师傅的光环照耀,的确突显这个人物的神秘性和特殊性。于是他笑嘻嘻的开口问道:“哦,此人是何人?想来能得到二位先生的推崇,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确是应该请过来早晚受些教益的好。”
刘泽同张懋修对望了一眼,最终还是张懋修笑着说道:“此人名叫徐渭,字文长,乃是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人氏,少年时就天才超逸,被人称赞不已;二十岁时成为生员,于是一边在在山阴城东赁房设馆授徒,一边参加科举,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直到四十岁才中了举人。这位徐渭被人称为越中十子之一,再后来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做过幕僚,可以说是铁杆的胡宗宪的嫡系部队,一切疏计,皆出其手,又出奇计大破徐海等倭寇。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作《十白赋》哀之。李春芳严查胡宗宪案,徐渭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以至三次自杀,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精神几近失常,几近癫狂。”说到这里,张懋修停了下来注意观察了一下龙天羽面上的神色,见他听的非常专注,于是接着说道:“嘉靖四十五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万历元年大赦天下,为状元张元汴等所救出狱,出狱后已五十三岁。从此潦倒,痛恨达官贵人,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最后于万历五年回绍兴隐居不出,以卖画为生,此人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实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但不管如何其才能是不可否认的。”
刘泽在张懋修说完之后,也补充的讲道:“这个人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在军事上却很有自己的一套,当年在胡宗宪的总督府里面我就和他有过交往,的确是难得的人物,只是性格过于刚烈,加上时运不济,最终不得伸展抱负罢了。”
听完张懋修的话语,龙天羽心里面对这位徐渭,徐文长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只是如此坎坷经历的士人能为自己所用?要知道自己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基业未成呢。带着几分疑惑的神情望向张懋修,说道:“斗枢先生,既然这位文长先生如此愤世嫉俗,看破世间的红尘,又怎么能够到辽东来共聚盛举呢?恐怕想要将他请过来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吧。”
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张懋修笑着说道:“这个事情么,要是别人去请他过来,自然是十有**是最后要落空的,但是要是我写一封书信去,哪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当年张元汴解救他出狱的事情,就是我在后面推动的,当时也没有想得太多,只是偶尔感叹于徐文长的画风,顺手而为之,因此结下了善缘,要是魁首想要招揽而来,只要我修书一封,以徐渭那种任侠的性格,绝对会不远万里的过来一见的,只是其为人极有主见,要想他留下,恐怕就要看看咱们这个地方的所做的一切能不能让他满意了。”“好~!”龙天羽听到张懋修这么说,自然流露出了欢喜的神情,当下就要张懋修写下书信,接了过来,说道:“放心,既然先生说此人有异于常人的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