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二节 海西女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二节 海西女真 (第2/3页)

残杀”,导致部落下属们离心离德,其实这就是大明的计谋,而使出这个计谋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成梁。他在背后操控了一系列的政变。在大明的暗中布置中,哈达部曾经的辉煌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剽悍头目虎儿干、白虎赤先后叛投叶赫,而叶赫酋长清佳努、杨吉努为明塔鲁木卫都督佥事,在李成梁指派怂恿之下,借口其祖父都督祝孔革为王台之叔王忠斩杀,贡敕及季勒诸寨被占,骑兵报仇,将被哈达部占去的季勒诸寨夺了回来,不但如此还联合了辉发、乌拉、建州各部不时进入哈达部掠夺,由于敌人势力强大,虎儿罕抵挡不住,逐渐哈达部就此衰败了下来。直到万历十年王台忧愤而死,虎儿罕旋即去世,以此为标志,哈达部成为了大明王朝政治的又一个牺牲品,被拉下了关外海西神坛,王台一辈子想要统一海西的梦想成为了泡影。但大明虽然在背地里鼓动海西各族从哈达部掠夺资源,分润利益,但这不代表大明就支持其他部落直接吞并哈达部,哪一样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要知道哈达历来表面上都是关外服从王化,听从朝廷指挥的典型例子,如果坐视它被人吞掉,那样一样是会危急到大明在关外部族之中的统治地位。所以在王台、虎儿罕死后,大明很自然的就承认,并且支持哈达部落要由虎儿罕之子歹商继承法统,成为了哈达的新酋长,并且在这个时候对叶赫族进行了打击。万历十一年十二月,清佳努、杨吉努进攻哈达,大掠把吉诸寨,并拥精骑三千余,驻镇北关前“请赏”。这个所谓的请赏有两层意思,一层的意思是炫耀武力,这来两位叶赫族的首领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直接到大明关前炫耀武力,并且要求朝廷更多的开放各种商贸利益,赏就是赏市贸。当时的辽东巡抚李松,宁远伯总兵官李成梁,设下“市圈计”,“令三军皆解甲易服”,诱清佳努入圈听抚赏赉。清佳努骄妄失检,仅率三百骑,进入开原关王庙,大明伏兵四起,斩清佳努及其子兀孙孛罗,杨吉努及其子哈儿哈麻与从者尽死,外面的女真亦死千余人。叶赫虽遭大明两位边关重臣的暗算,损失相当惨重,但清佳努之子布斋、杨吉努之子纳林布禄,发誓要报父仇,接连很多次都进攻关内进行劫掠、打草谷的行为。

    而此时清算张居正一党的风声愈来愈激烈起来,辽东巡抚李松去职,李成梁父子一个被免职,一个被弹劾,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叶赫族扣关的事情,眼睛都盯着朝堂内部的政治风向呢,对海西族来说,一直处于一种防守的态势,不敢轻易出击,只是小规模的交火。正是由于这种无暇顾及的状况,海西女真这块儿是愈发的混乱了起来,尤其是依靠大明的哈达族内部更是混乱不堪。要知道虽然朝廷认可了歹商的继承法统,但是王台的三儿子康古陆、四子孟格布禄却认为大明不过是在利用哈达一族,哈达族的衰落大明应该要负主要责任,再加上,原本他们就认为自己比虎儿罕要更加适合当哈达族的领袖,于是开始向外勾结,蠢蠢欲动,想要借助第三方势力来支持自己上位,那么要想达到目的,自然就必须与和明廷作对的势力挂钩,从目前的关外海西态势看,虽然叶赫一族的酋长清佳努、杨吉努都死于非命,但是敢于挑战大明秩序的只有仅此一家了,所以从龙天羽收集来的情报分析,康古陆正在和叶赫暗中接头,并且想要有所动作,联手夺取哈达族的大权,而对于叶赫族来说,这也是一招好棋,要知道他们自从同大明决裂之后,不管从任何一方面看都需要盟友的支持,如果说哈达族能够同他同仇敌忾共同挑战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话,现任叶赫族首领布斋、纳林布禄高兴还来不及呢,又哪里会反对呢,自然两方是一拍即合,暗里地谋算着如何将歹商弄下台。

    原本因为叶赫族和朝廷闹翻之后,流露出了敌意和仇恨,大明整个面对海西女真的贡市取消关闭,所有的女真族的商贸完全断绝。要知道这些女真族的科技、文明非常的差,别的不说就是打铁一项,就完全的还没有开化,根本就没有自己熟悉这项行业的铁匠,更不要说技术含量较高的种田了。在关内,也就是大明内陆地区,原本种植粮食就不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哪些农民们大多数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耕作,而不是靠科学,这就更不要说在遥远的关外海西的族民们了,你叫他们打猎、叫他们厮杀,自然是有这等本事,要是叫他们耕作这种要求很高的工种,哪是绝对无法完成的,所以海西的农民们都过着靠天收谷的生活,每次耕种播种,只是草率的将农作物的种子直接丢在地里面,也就完成了一季度的工作,平时也不除草,也不施肥,自然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收获,没有收获就要饿肚子,就有可能饿死。当然前面说的还仅仅是铁、粮食两样,还有其他的油盐酱醋同样受制于文明程度的低下,自然都无法自产,可以说现在海西族依然处于非常原始的文明状态。那么这种状态下,为了生存,在自己落后,大明富裕的状况下,海西族打草谷、劫掠自然就成了一种常态的模式,而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互市贸易的存在,这些人不得到外来资源的输送很难生活下去。

    而这个时候,昌盛号由于它特有的身份和地位,早在龙夫人年代就已经和海西族之间交往甚密,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完成形成垄断的商业桥梁,直到叶赫与明朝的关系破裂,这才让昌盛号成为了联系关内外的唯一商业纽带,在当前的这种特殊状态下,必定由于其自身的定位,与关外海西女真各族之间关系非常的好,因为它起到了大明王朝没有起到的作用,不但将关外的物资变成货币输送到关内,而且将关外海西族所急需的生活物资运到了关外,成为了海西女真生存的造血机器。利益总是能够让人忘记仇恨,因此哪怕就是最仇恨汉人的叶赫族首领布斋、纳林布禄,也要笑脸相迎昌盛号的到来,也要默许木鲁罕老巢的发展,更何况是别的海西部族呢?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两边都是相安无事,各守本分。而为什么南方的来人一挑唆,就让海西女真族中的叶赫、乌拉动起了对木鲁罕动手的心思呢?

    接着,龙天羽细细的往下想去,为什么海西女真要对木鲁罕动手呢?在他看来是有两点原因的。其一,龙天羽对建州女真的动手,以及收服的过程,大大的触动了哪些海西女真们的神经线。原本昌盛号、青年军虽然以能争善战而闻名遐迩,但是终归是一个商号的护卫,并没有引起海西女真各族上层首领们的重视,在他们看来这种商人的护卫,再厉害也是有限的,平日里小打小闹的冲击,在行商主义、垄断主义带来的利益掩盖之下,自然海西各族都不会对昌盛号,这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商号进行攻击,而族中擅自行动的哪些小匪徒们,被青年军所灭,割头,摆京观,哪种事情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哪怕是有人称昌盛号的青年军是什么关外第一军,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个笑话,不必在意。但这次青年军借着明军的旗号,进攻建州女真指挥使努尔哈赤,却让哪些海西族的族长们清醒而来过来,提高了心里面的警惕,甚至有些愤怒。要知道不管怎么说建州女真总是女真族的一员,虽然平日里他们就和海西女真并不相互投机,但是从根子上论,也是一个祖先,如今无缘无故就被人灭了满族,你叫这些海西女真情何以堪?更何况,原本努尔哈赤的势力可不算弱,虽然还及不上叶赫、哈达、乌拉这三个大族,但是同辉发却是不相上下的,却被一夜之间荡为平地,如此武功可是让人惊讶不已,所以海西贵族不管是出于兔死狐悲的心态,还是有警惕的心态,自然都要正视或是敌视起青年军在关外的存在了。一旦重视起来,原本忽略过的小问题就会无限的放大起来,让原本就已经含糊不清的潜规则浮上水面,最终导致一种心态上面的失衡,总认为昌盛号对海西女真各族是有亏欠的,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容易就会产生出仇视的心态。其二,根本利益的纠葛,族群生存空间的被侵蚀;这在龙天羽看来恐怕是比建州女真哪个因素更加的重要。别的不说就说这次昌盛号东进,在整个东进过程之中,商贸量大大的减弱,给哪些海西女真贵族们带来的利益自然就减少了,面对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收入,老爷们自然是不开心;再加上对山东战场的粮草支持、对移送辽东戊边的汉人罪民的粮食、布匹各方面的支持,昌盛号囤积了大量往年本应该输送到海西女真各族去的物资,这就让哪些普通民众根本也不满意起来,要知道在严寒之地没了粮食,没了布匹,哪就意味着要冻饿而死,面对生存的问题,你叫那些民众们怎么能不起是非之心;更别说源源不断的汉族移民,这才是最让海西女真们害怕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这些移民的到来将大大抢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有他们吃的就没有自己吃的,有他们到来,那么女真族就要少很多活动的地域,这是海西女真所不能容许的,尤其是叶赫、乌拉两族同木鲁罕地区有交界的地方更是如此,汉人大批量的不是出没,砍伐木材、大面积捕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