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节 契约,分赃,反应 (第3/3页)
:“王大人,你这话恐怕说的有些不公道吧,这里面可是没有什么无辜之人,我李如松只看到了满城的匪徒,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是,连七八岁的孩子都能抱着火药罐冲上来和你同归于尽,这种人也能称作是无辜?哪我就要反问王大人了,什么叫做不无辜呢?这站在河上观景乐呵呵,要是叫你跳下来游泳,可就辛苦了,作战不是在家用毛笔写字,还是要请大人多担待一二才是”
向必辉毕竟是太后的人,一向对于太后党的中坚力量不敢太过得罪,但是这次王强也有些过分了,居然一棍子将他这个自己人也扫了进去,气得他三魂不见了七魄,只是不好翻脸,毕竟其中隔着关系,只得强自笑容说道:“王大人,您来的晚,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有些事情么还是要分情况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么。”
刚说到这儿,王强猛的挥了挥身上的官袍,一副凛然正气的摸样说道:“好了你们不用在这里砌词狡辩了,你们这些武人的德行谁还不知,谁又能不晓呢?我看第一个有问题的就是李如松,开始的时候不服从监军的命令,过后又擅自屠杀民众,如此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老夫身为朝廷的御史言官,怎么能轻易放过,你们就等着被参吧。”说完就要挥袖而去。
龙天羽见到情况不大妙,于是高喊了一句:“慢着,谁说他们屠城了,只是讲一些敌人的反抗消灭在了无形之中么,还有俘虏呢~!”王强听到这话,勉强的转过头来用毫无表情的脸庞冷冰冰的对着龙天羽说道:“哦?在哪里呢?你带老夫一观~!”
也不多言,转身带着王强往后面的空地之中走去,转过城墙的一角,王强赫然发现眼前站着有数百位女人和老头,还有孩子,立刻傻了眼了,要知道他原本就是想要找借口发作一番,然后将所有戡乱平息罗教的功劳抢到自己的手上来,却没想到眼下真的有这几百人存在,那么自然屠城一说就不能成立了,自己所谓的把柄成了笑话,想得计策也落了个空,王强将给他通风报信的兵丁骂了个狗血喷头,眼下要想要自己说几句下台阶的话,却没人出来搭腔,要是就这么拂袖而去,却有丢不起这个脸面,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的气氛尴尬到了极点,在后面的李成梁和向必辉都是心思深沉之辈,虽然心里面乐开了花,但是表面上却是丝毫不露,一副凝气净神的摸样望着王强,就想看他的笑话,边上的周凯旋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是他出来打圆场的时候,但是考虑了一下,最终依然是没有说话。
倒是龙天羽不改恭敬的说道:“监军、副监军大人亲临战场指导,乃是我等武人的荣耀,在李大帅、两位监军大人,还有向提督的指挥下,这场罗教的攻坚战役是干的漂亮,罗教重要弟子除一人投诚之外,全部落网无一逃脱,真乃朝廷幸事,百姓之福。如此大功,自然能让朝野震动,让万民敬仰,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咳咳这番话一说,周凯旋、李如松、向必辉眼睛老大的瞪着龙天羽,心里面在想,这家伙还说他老实,别看年纪轻轻的,真得是不能小觑,这话说得是滴水不漏,可是比官场上浸淫多年的老痞子还要老痞子,油得让人惊讶。只是么眼下他这么说了,自己也是要跟着做,要不然总是不符合官场规则的,更何况一场大胜之后其实个人的利益没有冲突,向必辉是要去掉头上的代字,李如松是要打响起复第一炮,至于龙天羽就不用说了,里面的利益杠杠的,倒是眼下看起来只有周凯旋和王强的利益有些重叠,要不让刚才也不会默然不出声,给王强递个台阶下来。但现在却是周凯旋不得不说话的时候了,哈哈一笑,开声道:“哎~!大家都是同僚,又是奉上谕共同戡乱,自然要同心同德,荣辱与共才是,分什么文武,功劳多少呢,我看那,咱们不如捏到一块写一个联名奏章,大家一起上奏朝廷如此也算是公允之举嘛。”
高,实在是高,周凯旋这个办法,一下就将所有人都抹平了,既然如此还分什么你的功劳有多少,我的功劳有多少,他自己和王强二人也分润了功劳的一个部分,当然银两这些自然他们是不需要的,要的就是这个带兵戡乱的名声也就够了,文官嘛,要钱可不同武官一样,摆在台面上分赃,人要的含蓄着呢。于是乎在场的几个人都没了异议,就连王强面子上也带上了勉强的笑容,对龙天羽假模假式的嘘寒问暖起来,虽然不知道他心里面是怎么想,但是大面子上总是要说的过去么,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么。龙天羽自然也是虚与委蛇一番,最后虽然他自己说不要功劳,但是几个人谁也不肯放过他,硬生生的拖着他在奏章上面签了名字,弄得龙天羽哭笑不得,这也真的是说不清楚到底是谁赚了便宜,谁吃了亏。
事情就这么有条不紊的进行了下去,等这边的大部分事情都完毕了之后,向必辉带着水军回去,他的任务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就是将后续的李家军继续投送到山东来,以增加山东的力量,维持大明王朝在山东的统治;王强、周凯旋在这边胜利之后,撺掇着要去济南城中指挥剩下的戡乱事宜,李如松也就同意了,并且他决定和王强、周凯旋亲自去济南府待命,等待从河北过来的真定府总兵古言兴的大队人马,再立刻将报捷奏章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而龙天羽则是按照之前所商量好的办法开始了对整个山东的骑兵威慑,带着李如松的五百名骑兵,也就是张瞎子的骑兵营头开始横扫,从东到西,从南到被,陪着着原本属于关大刀的哪些马贼们作为带路党,很快的就将所有的一切消除干净,接着将钱财分一部分给李如松手下的骑兵,让这些原本对龙天羽满肚子的兵丁们,各个高兴的嘴都合不拢,见人就炫耀这位李如松的干外甥真的是不错,出手大方,豪气,舒爽,连在济南养着的李如松都有所闻,为了避免自己的铁杆队伍,李家的亲兵被龙天羽腐化堕落,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换骑兵,可换过之后,他又突然发现,用这种方法依然挡不住龙天羽的金钱攻势,新去的骑兵队伍很快又被拉下了水,回来济南依然是人人赞美龙天羽的豪爽,最后李如松坐不住了,打算亲自带着队伍来到龙天羽的身边,可想来想去,去了能怎么样,禁止手下拿钱发财?这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可不是不能干这种糊涂事情,到时候要是自己硬去管这个问题的话,搞不好最后羊肉没吃到,倒惹得一身骚,招惹得属下离心离德那就不好了。当然最重要的事情并没有人注意到,就是龙天羽没到一处总是要将一部分田地分给当地的罗教贫苦教众,说起来是代天施恩,为天子哺育民众,可实际上却是为自己的计划做准备,而在济南的这一块,当初灵岩寺哪个劝捐计划已经开始生效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山东,一片哗然,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富绅们各个都红着眼睛盯着龙天羽这支骑兵的举动,对他们分田、分产给平民百姓非常的不满,舆情哗然,喧嚣于尘,接着就被有心人直接传到了朝廷之中,倒是有几个不长眼的小官瓜噪了一段时间,很快就悄然无息,为什么?很简答,这次戡乱,没有要朝廷拿出一两银子,你要朝廷的大佬面对如此反传统的事情怎么做出自己的判断呢?难,真的很难,就大明那种腐朽的统治机构,本来效率就不高,在加上原本龙天羽就用大量的利益勾连了朝廷里面上到勋贵、下到东厂、锦衣卫的大佬们,包括皇族鲁王,包括太后、贵妃、皇上,所以纷争更加的厉害,各路人马你斗我,我斗你,纷纷争争此起彼伏,根本顾不上什么山东的事情,再加上这次皇党对山东动手的时机太突然,朝中的大佬们等得到了信息的时候,事态已经完全失控,他们都在思考这次事件对之后的朝廷政坛会有何种的冲击和影响,根本来不会对山东发表什么意见,所以这段时间里面,山东成了真空区域似的,出了皇帝陛下的指派官员的旨意不停的发出来,阁老们不停的盖章用印同意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对之声,大明文官集团第一次的集体失声了,这成了大明王朝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一大奇闻。
当然龙天羽心里清楚,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完的,现在文官集团的沉默不代表他们就能够放过自己,默认了这次失败,越是沉默,越代表他们的报复将会来的更快,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后话,龙天羽目前还考虑不了这么多,对于他来说眼下最应该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计划,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外部的影响最终只能归结于外部,是无法控制的因素,只有将能够掌握的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明智的。
很快,在山东某地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山东某地大户因为看不过眼当地的穷棒子分到了土地,于是乎就勾结当地的差役诬良为盗将这名穷人定了个发配辽东戊边的罪名,被人上告到了济南行营之中,古怪的是,不管是曾山曾大人、还是什么御史王大人,侍郎周大人各个都是不说话,仿佛默认了这种情况一样。各地的士绅们,谁不是聪明人,立刻从这里面嗅到了财富的味道,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诬良为盗的风波在山东各地风风火火的开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