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九节 序幕,疯狂的罗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九节 序幕,疯狂的罗教 (第3/3页)

天羽大声嘶吼声音听上去是尽了全身的力气,但是同大批骑兵跑动起来发出的如同轰雷一般的奔跑声相比,个人的声音小的可怜,完全被忽略不计,因此李家军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没人发现城墙上有一名青年人上跳下窜的在跺着脚说些什么,也没有发现前面就是一个死亡陷阱,依然还是保持着最快速度的冲锋阵型往前涌灌而去。

    这个时候对面的罗教党徒自然也看到了骑兵的到来,只见对面的信众之中发出了一阵震天的吼叫之声:“无生罗祖,如父如母,降魔除妖,卫我罗教。”这一阵狂热的喊叫声,气势逼人,似乎连天空都能钻出一个大窟窿一般,冲锋骑兵带起的漫天杀气似乎都不在那么夺人心魄了。再次掏出挂在腰间的望远镜,心急如焚的龙天羽仔细观瞧对面的情况,只见到一大一小两名身穿白衣的罗教信徒当先走了出来。两人里面,其中大的应该有三十多岁,小的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二人面上布满了兴奋的红晕,神色轻松,丝毫没有害怕的神情,仿佛死亡只不过是通往轮回的门票一样,嘴里嘶吼着着口号,脚下坚定而又步履蹒跚的,往前迎着骑兵走了过去,在他们的身前推着一辆带着挡板的车,手中拿着一根火把,很显然,他们随时随地的准备点着炸药,等待最后的殉道时刻的降临。看到这里龙天羽心中寒意顿起,这就是所谓的精神的力量?太可怕了,当一个人真正漠视生死之后,能够迸发出何种的能量毁天灭地?龙天羽的望远镜一转,发现后面又紧接着排着第二对,也同样是两人一组,这次却是一男一女的组合,瞅着像是一对夫妻,面上依然是带着一种特有的让龙天羽这位见惯了生死都有些心惊肉跳的笑容,再往后扫视过去,排在他们后面的组合更是骇人,居然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年仅七八岁的孩童,老人牵着孩童的手,还慈祥的摸着孩童的头顶,低声说着什么,而孩童则是瞪着茫然无知的双眼,正依靠着老人的裤腿,面上流露出疲惫劳累困乏而又天真无邪的神情,在他的身上赫然挂着两个不大不小的黑色陶罐,手上还拿这一个特制的小火把,似乎在等待依照次序奔向死亡的命令,依龙天羽的推断,这两人一定是爷孙二人,越看越骇然的龙天羽真的不忍心再看下去,以他的角度看来,真的不理解这些无知民众受了罗祖什么魅惑,居然夫妻、爷孙、父子要双双赴死,面对这些毫不犹豫奔向死亡的人,他们在追求什么?

    看到这个地方,龙天羽知道现在不是他感伤对面敌人的时刻,而是要想法怎么制止李如松的冲锋,这条街也不过是两里左右长短,以骑兵的速度最多三刻就能和那些移动的人肉炸弹相撞,要是再不阻止恐怕一切都晚了。突然他灵光闪现,疾声对着跟在身边的司号员说道,吹号,快吹收兵号。“虽然龙天羽不清楚李如松能不能分辨这种青年军所特有的收兵号声,但在此刻,他也只有这唯一个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一切都要看老天爷的意思。

    嘀嘀嘀嘀,尖锐的号声再次响了起来,龙天羽并没有呆在原地不动,而是直接带着正面迎敌的铁卫在哨音的指挥下往前挺进,在出发前,他命令云童带着后面守护左边城墙的铁卫作为二梯队接应,再将第三中队由守城门居中策应放到了左边城墙处派王五过去亲自督阵。因为不管如何,龙天羽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李如松倒下了,那么为了以后同李家的关系,为了不让李家军一溃千里,他都必须顶上去,顶在最前头,将所有的压力接过来,给李家军一丝喘息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重整旗鼓,从突然而来遭受的打击之中回过神来。

    边往大踏步的前进,龙天羽心里面就是一阵苦笑,这他娘的算怎么回事,来山东一趟,几次都是遇到了险情,唉,都要自己**裸的上阵顶着,上次在济南客栈之中,需要自己一个人冲上去,这次倒是不用自己单独作战了,可带着这么一大伙的铁卫,却无形之中要应付比济南总兵亲卫疯狂一百倍的疯子,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到嘲笑命运女神的作弄,还是去庆幸厄运女神的亲吻。走了没几步,在后方尖锐的喇叭声中,龙天羽发现前面的马队速度放慢了一些,他立刻明白过来应该是李如松对青年军的号声有了反应,他连忙朝带队跟着鼓点节奏快步行进的钟国强说道:“让大家喊起来,就说前方有火药会爆炸~!往回撤~!”

    “前方有火药会爆炸,李总兵快回撤~!快回撤~!”铁卫方阵迈着坚定的步子,嘴上嘶喊着警示的言语。李如松的部队好像真的听到了后面的吼叫声,中间的令旗一挥,逐渐的开始明显的减速了下来,要说这还真的是辽东的骑兵,收放自如不必青年军的骑术差,不过这也正常,李家的八千亲兵都是百里挑一的汉子,要不能入得了李氏父子的眼睛?

    咱们回头看看李如松,这次李如松出兵说真的是不大爽利。首先上了岸和监军王强、周凯旋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去,说是说风险共担,其实说透了,还是责任他李如松背,好处共分这才是正理,当然这种情况他是能够理解的,也是早就预料到了,所以这口气他忍了,为了大局着想么,和谐第一;其次,到了临战的时候,这些朝廷大员官员们还各怀个的心思,为了自己的一些私人恩怨弄的如同斗鸡一样,根本不能同心同德,这也没办法,为了临门一脚能够顺利踢出去,他李如松还是忍了下来,最多说几句带骨头的话,要知道这也就是在京里面磨练了几年的李如松,要是换了几年前,他早就掀翻了桌子要骂娘了;好吧,这都忍下来了吧,还不行,就在龙天羽发出信号告诉李如松关卡被夺了下来之后,李如松准备亲自带队冲阵,哪些文官们又开始来事了,说什么狗屁主帅不能轻出,要不然一旦主帅出事,这个仗不败也败了。

    听到这话,李如松是再也忍耐不住无名火起,他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败字,而且这些老爷们纯粹是兵书读多了脑袋进水也不分分情况,现在不是大军云集,不是几万人包围着这个清河镇,而是为了起到出奇制胜的缘故,完成皇帝陛下的嘱托,行险带着不多的兵力来进行突击性袭击,如此行动里面很有可能出现不少臆想不到的情况,作为统帅不能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的情况怎么进行调度?再说了,清河镇里面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教众,但是李如松知道,绝对比自己这一千多人要多得多,据哪投降过来的刘润普说,清河镇中无好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里面人人皆兵,当然这种所谓的‘兵’在李如松眼里面就是有十万人,也顶不住自己手下的一个冲锋,但哪是有前提的,是在旷野之中,而现在是一个镇子里面,是要打巷战的,如此一来,能迅速的、快捷的摧毁敌人的反抗意志就是这次战争的重中之中,而如何快速打垮敌人的有生力量呢?只有靠强大的骑兵对冲,自己人少,以少打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自己这个统帅不冲在最前面,士气在哪里?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里面都必须冲锋在前,要做战场上的第一人,才能形成一股锐气,一鼓作气击溃敌人,为后面的巷战创造有利的心理作战条件。

    可不管李如松如何解释,哪王强就是脑袋进水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只是不松口,一副我是监军我说了算的意思,而边上周凯旋却只是一味的和稀泥,什么再议,再看,再定,尽说些没用的废话,至于向必辉早就去指挥水军准备从河岸登陆,两面夹击敌人,不在营地之中;气得李如松是头顶生烟,暴跳如雷,人说秀才遇了兵,有理说不清,李如松却是总兵遇文官,狗屁都不通。李如松知道战场瞬息万变,单单依靠前面龙天羽的哪两百来人顶在前面守卫进城的道路,没有后续力量的支援,相当的危险,很可能最后顶不住敌人的压力就要被迫撤退,如此的话,一旦龙天羽被打退,那么整个战场的局势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山东的局面也将会大不相同,各种质疑,各种脏水必定是要泼天盖地的涌过来,将自己,将龙天羽淹没,浸死;当然如果自己就这么走了,估计这王强也少不了要去喷自己的坏话,什么武夫专权啊,什么蛮横霸道之类的评语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因此开始的时候李如松还有些耐心进行解释,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越说心里面越着急。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龙天羽派来请求支援的人已经赶了过来,对李如松说龙管事已经带队和敌人接敌了,要是再没援军上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的李如松已经顾及不了王强的所谓威胁,心中拿定了主意,带队冲锋,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一场仗自己要是输了得话,别说自己能不能存在下去,估摸着整个辽东李家都会被人踩进谷底,这一刻一名英明将领应有的品质在李如松的身上显露无疑,果断的拒绝了王强的所谓建议带着骑兵队,亲自救援龙天羽而去。这就是为什么李如松冲刺救援的时间慢了半拍的缘故。说真的,也正是慢了这半拍要了李如松的命,要是他能够早几刻时间冲进城中,敌人的殉道卫士一定来不及集结和动员,那样的话,情况将大不一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