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五节 商议策略,士绅都是大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五节 商议策略,士绅都是大款 (第2/3页)

最短的时间里面,用最快的速度剿灭山东的罗教,而且同时要保证政局的稳定,不至于朝野动荡,皇上如此重视此事,我们做臣下的自然不容有失。因此我星夜赶来,想听听二位的意见,毕竟你们是直接面对罗教的人员,更加能够熟悉具体的状况,对罗教知根知底。”龙天羽同曾山对视了一眼,曾山没有说话,而是用眼睛示意这种事情你来说,我就不多嘴了,在边上的李如松看到一老一少颇有默契的摸样,心里面对二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一层认识,知道两人的交情肯定很紧密,绝对不是泛泛之交。

    就听到龙天羽开声说道:“平定罗教不是问题,我认为只要剿抚并用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剿么,在这一点上面,咱们只要斩去其首脑,其余党徒不攻自破,关键是罗教之后的善后,在这个抚字上面,的确是很让人头痛的事情。从我的调查来看,罗教是头小身子大的怪物,从首脑到分教一级一级往下,看上去组织严密,但其实架构相当的松散,并没有真正的植入到普通民众之间去,所以只要将其去头留尾,首先斩断抓捕罗教的上层势力,收容罗教的中层势力为我们所用,再将罗教积累下来财富的其中的一部分利益分配给了普通下层教众,那么自然一切都会轻轻松松的得到解决,相信很快一切就将归于平静。说到这里,我多句嘴,哪些给普通教众的利益我已经节流了一部分下来,到时候自然由曾知府会发放下去。”

    这话一出,李如松心里思考了片刻,立刻反应过来了,什么意思,分配给普通教众?这倒是个安抚人心的好办法,但是怎么分,如何分,你这边将整个山东的土地、房产分给济南府的士绅们,他们自然是欢呼雀跃,但是那些没分到大饼的士绅、官员们能容许泥腿子分润利益?不是扯淡么,到时候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情来。带着疑问的心情里如同转头问了问曾山说道:“曾知府,你就再济南地方,应该更加了解罗教的行为举止,依你看如何是好?”

    曾山其实心里面早就知道龙天羽如此安排的用意,这家伙憋着坏心思呢。用济南府的士绅的红利,去诱导山东其他地方没有吃到肉的士绅官宦们眼红,再将一些利益分给原罗教的党徒们,表面上是要做出一副平息事态的摸样,可用屁股想都知道哪些没有吃到肉的眼红士绅们,会如何对待哪些得了好处的泥腿子,估计十有**是要强取豪夺的,直接就将哪些教民打成党徒骨干嘛,又或是冒领钱财,反正种种手段,栽赃陷害谁不会,肯定不可能让好处真正落到了小民百姓的手上,这点曾山是非常清楚的。

    想必几次之后,哪些士绅们就会发现,如果将哪些分到了好处的民众再次打成叛匪的话,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在朝廷里面,是不可能有人跳出来为叛匪说话的。而富绅们如此能够用很简单的方式就将大批的利益好处弄到手上,又名正言顺的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职责,那么谁也不是傻子,这种方式势必会有样学样的成为一种风潮,刺激更多的黑心人在里面兴风作浪,到时候不管是罪民也好,不是罪民也罢,想必都能产生出大批量的人为‘罪民’。这些罪民的产生,必然对移民辽东大开发好处多多。

    当哪些被诬陷或是掠夺的民众面临绝望的时候,龙天羽跳出来,为那些罪民说些话,再用银钱换取这些罪民的生路,在辽东给他们找一处地方安顿下来,给这些民众一些好处甜头,比如说发田、发房子、发口粮、种子、免税赋等等,如此一来,被打成罪民的那些人自然感恩戴德,会将龙天羽当成万家生佛看待,就算是当地的士绅们也绝对不会跳出来阻拦这些在他们看来掠夺了自己利益的民众离开辽东,如此既扫清了移民的障碍,又收买了人心,真正是一石二鸟之计,端是高明的厉害。

    那么曾山是基于什么原因会如此支持龙天羽的想法和策略呢?很简单,因为曾山既然知道自己要去辽东任职,心里面对于龙天羽为辽东争夺生产资料的行为,自然是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因为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在往自己碗里面扒拉政绩的手段。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说说,大明一朝用什么来考核官府的政绩。人丁、刑名、田地开发、税收、有无动乱五样是硬指标。那么他如果真的能够将大批的罪民发配辽东戊边,想必税收、田地、人丁都要猛的往上涨一截,就算有个一年、两年的免税宣传的口号在里面,可从今后来看,却是硬打硬的税收指标啊,这就是嘎嘎的政绩,升官的本钱,曾山能不支持么?更何况里面龙天羽还许了银钱的,哪些银钱虽然曾山不可能一个人吃下来,但总归是交给了他的族弟曾河去操办,过一手的油钱自然就少不了,所以于公于私曾山怎么可能反对呢?他见李如松如此说话,知道这位李总兵心里面是有了怀疑之色,不过曾山倒也不多虑,很直接的说道:“龙管事的话说的非常到位,要想短时间平息混乱,非常之事,必然要用非常之手段,所以,也顾不得太多了,我看平息民乱就要诱之以利,动之以大义,双管齐下,才是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所以龙管事的这个主意我是赞同的。”

    曾山如此表态,李如松还能多说什么,这种事情是地方政事,又不归他一个总兵官管理。说起来李如松明白,自己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直接将罗教的首领抓起来,然后递押进京,就算完事,其他的事务原本就不是他操心的,至于皇帝陛下说了要稳定,哪不过是在告诫李如松不要乱插手地方,控制好手下的兵丁,不能出现兵匪一家的行为,李如松心里自然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哪些应该做,哪些是自己不应该干的。更何况在山东巡抚、布政使倒台之后,曾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山东官员的领导者,他都这么说了,自己还能说什么。

    那边龙天羽倒不意外曾山对自己的支持,虽然有些话他也没有同曾山明说,但是很多事都是尽在不言中的意味,不需要自己多说,曾山总是能做出对自己利益最贴切的选择。叹了口气,满脸悲天悯人的神情,龙天羽说道:“皇上自然是睿智,一副菩萨心肠,心系黎明百姓,我们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重托。曾伯父、还有舅舅您,咱们既然有缘一切办差,自然相互之间要同心协力才好,万万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去,要知道朝野之间,还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您们和我这小小的管事,就想寻着我们之间的差池作法呢。”龙天羽这是在提醒李如松和曾山,不管这次平乱你们是怎么想的,都必须保持步调一致才行。曾山面临着转升的关键地方,需要向皇上证明能力;李如松是起复的第一件事情,也要向万历背书显现自己这几年的休闲之中本事并没有退化;而龙天羽这整件事情的导火索,更是要好好表现,让万历皇帝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正因为这三个人的共同点都在一处,自然是有劲应该一处使才对。

    听到龙天羽这话,曾山和李如松自然心里有数,都点了点头,表示正应该如此。只是曾山在边上有些忧心的问道:“不知道正副二监军现在状况如何?对这次山东戡乱可有意见?”

    怪笑了一声,李如松面上带着几分不屑,眉飞色舞言道:“他们二人,你不提也罢了。我刚上蓬莱,就急急忙忙的去拜见二位正副监军,老大王强我看着病倒在床榻之上,老二周凯旋,只是会说好好好,啥意见都没有,我看哪,这两个人是打定了主意有功劳就上,有罪名则躲。”这次虽然见李如松时间并不算很长,但是龙天羽非常敏锐的发现,他整个人可与以往在京城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皆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气,面色也是容光焕发,整个人精神气十足,看上去就是一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不过也难怪李如松如此,在京城呆了好几年,就是京师衙门里面的小书吏也敢给他使脸子看,不知道受了多少的冤枉气,热脸帖过几回冷屁股,哪是活生生的都要憋屈到死。如今一遭权在手,被这种大权在握的快感一捧,说话做事定然要飘飘然一些,要不然怎么当着曾山的面就敢直接说两位文官监军的不是。但龙天羽知道,这个时候这位舅舅正在兴头上,要是自己这个时候跳出来泼上一桶凉水,反而会容易生出嫌隙来。只是有些话不好明说,哪就只好侧面说一说了,于是龙天羽咳嗽一声说道:“舅舅,那二位监军大人,以为乃是太后的亲近,一位则是贵妃党的头面人物,可都不是易于之辈,有些事情我们还是要多多向他们请示汇报才行,至于人愿不愿担事情是他们的自己的事情,而我们做不做,则是在我们自己,只要咱们将该做的做足,做到位,想来也没有人能借这件事情对我们说些什么。”

    如此一说,李如松自然明白过来,知道有些话自己说的并不算太恰当,打了个哈哈,朝着曾山笑着说道:“看看,我这个人就是大嘴巴,平日里和一干兵油子呆惯了,所以满嘴的不着调,曾知府还莫要怪罪才好,哈哈~!”

    曾山哪里会为这些小事就去质疑李如松的为人,于是也笑嘻嘻的回到:“哪里,哪里,李总兵真性情,好汉子,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好事么。别看我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