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节 劝捐,李如松的到来 (第2/3页)
虑的再多也没有用,想得再多也是虚的,丘橓死或不死,自己有了之前济南府的事情,都是这些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既然如此,还不如先将眼前的事情办好了,将皇上的差事办的妥妥当当的,那样一来才是正经的出路,自己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要拼命抱着皇帝陛下和郑贵妃这条粗腿才是出路,其他的都是浮云。于是,他顺着龙天羽话语也吼了起来:“看看吧,大家看看,这匪徒还有一点点王法没有?哼,我就说么,不但罗教之徒该死,哪些勾结他们的人一样该死,要是朝廷戡乱大军一道,我必然要向平乱的将军统帅建议,应该把雷霆之怒施展到哪些别有心的家伙身上,让他们知道知道,朝廷的威严到底是什么,叫他们还敢首鼠两端,游移不定?”
这话一出,士绅们脸色都变了。很明显么,曾山这就是在赤*裸裸的威胁大家,你们到底愿不愿意捐助,不愿意,那么简单,你们和罗教勾结的证据,亲笔书写的具结书和欠条就在我们的手上,到时候咱们往上一报,你就是通匪的嫌疑。嘿,到时候带兵的丘八们可是没有我曾山这么好说话,他们正愁没有借口能在动乱里面,多收刮些财富呢,只要送给他们这种现成的刀把子,你们这些士绅就有族灭的威胁,最后就算是将身上的皮褪掉一层,恐怕都满足不了大兵们那种贪婪的需求。要知道在大明王朝来说,兵匪一家是传统,如同戚家军那种奇葩似的队伍可是少见的很,在这些老爷们的认知里面,越是能打的军队,军纪越是混乱,越是能干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正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道理曾山这么一说可是拿到了在场士绅们的要害之处。就在士绅们想明白了利害关系的时候,边上的憨清突然说道:“大人,小僧虽然没有什么钱财,但是也愿意为了除去山东这个大害而出一份力量,愿意捐出纹银三千两作为大军的使用。”曾山眯缝着眼睛看了一眼,边上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神情的憨清,见这个和尚如此上道,自然是兴高采烈了起来,点着头笑着说道:“好好,不错,连世外高人都认为罗教该除,看来罗教的末日是不远了,果然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人人都有憨清这种方外之人的觉悟,何愁罗教跳梁小丑不灭?”
有了憨清的抛砖引玉,立刻就有士绅高喊起来:“我也捐三千两以为军资。”曾山还没说话,龙天羽打断了对方的言语,带着几分不屑的语气说道:“果然是大手笔啊,嘿,这边捐赠罗教就能给十万两,那边献给朝廷只有三千两,这位仁兄真的是忠心耿耿呢,我觉得应该向朝廷为其报功,给他立座牌坊以表彰其捐献罗教十万两,捐献朝廷三千两的功绩。”听到龙天羽的反话,刚才喊着三千两银钱的士绅缩了缩脑袋,没有在敢多说什么。至于其他原本心热的士绅们,见龙天羽的这番话语,眼看着三千两都填不满他的胃口,心都凉了半截,不知道到底自己应该出多少钱才能达到人的心理价位,虽然大家伙儿捐钱是最终没有办法的事情,但也不能如此巧取豪夺吧。眼见着,现场的气氛立时静下来,刚有些活跃的士绅老爷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被人拉了出去点名捐身家。
望着对面这些人默不出声的态度,龙天羽的心里面早就有了想法,他之前就同曾山商量好了办法,对付这些老爷们自然办法多多,还能让你们不上套?心里面微微冷嗤一声,就见他不慌不忙从怀里面掏出一张纸出来,双手持住在众人眼前一晃,接着递给了曾山过目,他自己拱拳朝天一拜,说道:“诸位,看看这个,这是鲁王爷的亲笔书信,愿意捐出十万两银钱作为军资,如此拳拳爱国之心,真的让人感佩万分啊。但是作为臣下的怎么能让王爷掏腰包呢?当然王爷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咱们也不能拒绝才是,于是我同曾大人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不过这个法子,我看还是由曾大人来宣布为好,曾大人您看看,是不是同一干大明的栋梁精英们说一说才好~!?”
“哦,嗯,是啊~!”曾山此时有些心不在蔫,听着龙天羽的话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恩嗯啊了几声才回过劲来,将之前商议好的办法提了出来。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转劝捐为买卖。也就是说整个山东各地的罗教名义之下的土地、房产、商铺众多,绝对不占少数,按照龙天羽的意思,将这些东西全部拿出来拍卖,以弥补这次军费的损失,所有拍卖的行情,都要比市价便宜三成,捐的越多自然优先认购的级别就越高,而这次捐的钱款就成为拍卖的预付金存在,到时候可以抵扣地价,而且这个优惠政策只限于济南府的士绅们,对济南府外面的人无效,用曾山的话语说,这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说起来还真的是要多些陈煜的投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让曾山可以派人打着他的旗号,能够名目仗胆的去查询各地的罗教分教手中掌握了多少土地财富,要知道陈煜可是流转于山东各地作为军师,手中的权利可是不小,真心想要出卖罗教利益,自然很多核心的机密对于他来说都不过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说完了这些,曾山见对面的士绅们如同开了锅的沸水一样翻腾不已,士绅都是聪明人,不聪明人的怎么可能混成精英?眼下的他们看着在天大的利益面前,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死人之类的事情,就连自己的安危和刚才所受的屈辱通通都抛到了脑后,一个二个咋咋忽忽的开始问起具体的细节来了,生怕自己问晚了丢了好处。曾山也不多说,只是转头吩咐跟着而来的差役去将准备好的纸张拿过来,很快一张硕大的纸张铺了开来,上面书写着罗教各地的产业有几何,里面有哪些是可以拍卖的,价钱是多少,哪些是需要归于官家所有的,全部用详详细细的数字,标注的一清二楚。而另外一张大纸上则是表明了,鲁王爷捐款十万,拿了什么地方的多少多少亩地,多少多少店铺,后面有实际的标价,估计市价几何,让人一目了然,清晰可见,看上去极具震撼效果。这个就是龙天羽的建议,他要得就是这种震撼性的效果,有了震动才好诱导他们掏银子么。
望着这些数据,士绅们全部傻了眼,说真的他们从来就没见过如此强大直白的利益瓜分方式。哪里还有半夜疲劳的色彩,人人都如同喝了酒一样,红光满面,立刻扑了上来,细细的观看各地的产业,计算着自己能够拿出来的钱财,能够在这场财富的盛宴里面分到多大一杯羹。很快一个二个痛痛快快的算出了自己能够捐出来的最大限度的银钱,写在一张纸上,作为日后自己的凭证,哪个痛快淋漓的劲头,和前面羊拉屎一样的劝捐完全判若两人。龙天羽看这些士绅的样子,不由得得意的笑了起来,嘿嘿,这天下间的事情,说透了就是个利益二字,现在他用这种利益驱使济南府的士绅们皆上了贼船,如此一张利益的大饼,估计是没有人再会说三道四,只会衷心拥护这项举措。但凡有人跳出来发表一些君子不言利的这种道德话语,估摸着都不用龙天羽或是曾山辩驳,直接就会立刻变成过街老鼠,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至于济南府外地的哪些士绅们怎么办?简单啊~!他们就是只能吃收割剩下的边角料,这也同样是龙天羽的手段,不可能做到雨露均沾,一定要有个远亲近厚的区别之分,如此才能将得了利益的人心抓在手里,要是拿多拿少一个样,怎么能显出劝捐的差异来呢,没有了差异,自然也就没有对比,将拍卖这种大利益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眼下的济南府的士绅们又怎么可能念着自己的好,通过其背后的势力为自己说话。至于哪些没有利益的士绅或是没有得到多少利益的士绅有矛盾,心里嫉妒?去上告朝廷?嘿嘿,哪又怎么样,谁叫你们晚了一步呢,那只能说声对不起了。这部分拿出来拍卖的罗教产业所产生的利润,龙天羽暗地里是计算过的,足够付出这次的军费不止,还可以喂饱上到皇帝、下到军头的一众人员,到时候只要将好处分在明处,所有的利益一切都是妥妥当当明码实价的,自然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至于那些告状的人,哪怕喊的再声嘶力竭,再上串下跳,恐怕也不可能伤到自己的一根毫毛,让那些已经将利益吃进肚子里面的人吐出一分一毫的利益。更何况,这些济南府的士绅们得了天大的好处,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必然要动用其背后的关系帮着自己说话,无形之中,自己结好了一部分的政治盟友,这岂不是一石二鸟之计么。
龙天羽心情愉快,曾山的心里面却是有些阴沉,为什么刚才他心不在蔫,就是因为正思考着丘橓的死因。前面由于丘橓死得太突然,让他无法做出任何反应,但是现在仔细思考起来,却是疑点重重,似乎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在曾山眼里看来,龙天羽是一个习惯于谋定而动的人,做事情从来考虑的非常周到,怎么轮到丘橓这件事情上,就能够这么轻易的让罗教残匪得了手呢?难道说这位龙贤侄是没有考虑到,又或是故意不考虑到,甚至就是他一手策划的这件事?越想,曾山的心里面越觉得有些寒意袭人,如果人真的是龙天羽所杀,这小子胆子也真的太肥了,他为什么要杀丘橓呢?难道是因为丘橓悄然无息的来到灵岩寺的缘故?想着想着,曾山想来想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