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八节 曾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八节 曾山 (第3/3页)

就不打一处来,不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同样对自己的族弟也有看法,亮儿年轻不懂事,你这个走南闯北之人难道还不懂事么,难道你还不知道这个腰牌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么,他阴沉的脸站在厅门口注视着两人,暴怒的指着两个人大声说道:“你们二人可是好大的胆子,泼天的祸事就要降临了,还有心情吃吃喝喝的,还不快说,这东西是从哪里得来的,谁给你的。”

    曾亮这个时候看到自己的父亲来了,他一贯在父亲面前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没了胆气,立刻缩头缩脑的躲在曾河的后面不敢出声。曾河看着自己的大哥来了,也停了吃喝站起来先是见了礼,然后将身边的下人全部清退之后,朝着曾山说道:“大哥,你稍安勿躁,先请上座,这件事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容我细细说来。”

    曾山一想确实如此,不管这个腰牌的来历如何,发火生气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思绪,他静了静心,在大堂正中坐下,看着自己的二弟发现他站的歪歪斜斜的,知道自己的弟弟也是焦急所致,转头痛曾亮说道:“你个混帐子,还不快扶你二叔一边坐下,看看你二叔为你的事情操劳至此,你不惭愧么~!”

    听到曾山如此说话,曾亮怎么能服气,只是服气不服气,他都要表现出一副恭顺的摸样,在自己的父亲这里很多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倒是边上的曾河笑着同曾山说道:“大哥,你这倒是错怪亮儿了,我看这次他不但没错反而有功,要不是这次他上京有了这份机缘,恐怕咱们的祸事就要来了。”接着他就用鼓励的神色看着曾亮,示意他说出来过程来,毕竟这件事情是曾亮经手的,他最清楚其中的底细。

    耐着性子听完曾河的话语,曾山心里面已经清楚了,看来刚才自己想错了,并不是张鲸家人争夺田地的事情,而是太后她老人家的事,但此时他的心里面,没有半点轻松反而愈发的沉重了起来。

    所谓太后家人来这里办事失踪的事情,他是一清二楚的,怎么失踪,为什么失踪他都明明白白,可就算是明明白白他也束手无措。当初李家的家奴来到府中,他就是称病不出面接待的官员之一,因为清河哪个地方可不是一般的问题,是一股强大的势力,谁要是捅了这个马蜂窝是要出大乱子的,其中涉及的问题可是复杂的不得了。

    说太后家人失踪的事情,就不能不提一提,明朝的民间秘密宗教。民间秘密宗教的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矿工、水手、城市贫民等下层社会的劳动群众。他们受尽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切要求改变眼前的悲惨境遇。然而,他们看不到出路。于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就去祈求神灵的庇佑,依附于超人的权威,用精神的解脱,补偿现实的苦难。人间的悲愤和希望,采取了超人间的宗教幻想形式。这时,宗教的感情和心理,掩盖了人间的纷争和苦痛。但是每当天下大乱,天灾**相继而来的时候,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陷入了求为奴隶而不可得的境地,他们成群成批地加入秘密宗教的行列中。吸引他们行动的,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求生。这时,人们的纷争和苦痛,反过来掩盖了宗教的感情和心理,宗教的信仰和术语,转而成为人们破坏旧世界求得生存的护身符。比如有的教派之中用以下的法术来吸引教徒:“其术,能使人目见金山、银山、面山、米山、油泉、酒井。谓有皈依之者,终身不贫。”可以从这一法术分析出,其中不正是展示了一群群在死亡线上挣扎而希求温饱的饥民吗?

    那么前面介绍完了民间秘密宗教,自然我们就要说说清河为什么让大明王朝的官员们棘手了。控制清河地区的教派被称作罗教。它出现于明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迅速发展。创教人罗清,又作罗静、罗怀等。英宗七年生于山东莱州即墨,十四岁投军,隶北京密云卫古北口军籍。退伍后曾拜临济宗宝月和尚、无净禅师为师,后创罗教。著有《苦功悟道卷》、《叹世无为卷》、《破邪显证论匙卷》(上、下册)、《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五部经卷,简称五部六册。罗教的教义,采取了佛教的空论,以现象之空,参证本体之空,阐发真空真谛,认为悟了真空,即可成道成佛。它宣传人人皆可成佛。此外,又吸取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以无极净土为宇宙本源。它以世界终末近,归真家乡、真父母为号召,吸收男女老幼“凡愚众生”入教,再加上它的劫变等思想,使罗教跨越了禅宗而成为异端邪教。在罗教之中,设置有大小传头及会主等称号,各地传头每年向罗教教主输钱,称为“朝贡”,又有飞筹竹签,传递消息,一日数百里,已初步建立了系统的财政管理机构和系统的通讯路纲,俨然一独立的宗教王国。而这些邪教靠的是什么,就是靠的控制掠夺财富,不就是靠着控制穷苦百姓,剥夺教众的财富为自己所用么,你太后的家人奴仆来这里是干什么,是想要召集一些船匠带走,这肯定是触及了邪教的根本利益,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些人可不管你什么太后,皇上,在他们的心里面只有自己的神,自己的饭碗、富贵是最重要的,既然有了利益冲突,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铤而走险,让你消失。

    各位看官可以想象一下,在如此用宗教武器武装起来的严密组织之前,一众大明的官员碰到了如此的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想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因为触及到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仇恨异常要立刻剿灭干净;而另外一种则是,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反正只要在自己任期内部出岔子,自然是阿弥陀佛,青菜豆腐,得过且过。曾山难道不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么,他自然知道,如此以宗教控制的人群万一要是产生出来的危害性,熟读史书的他又怎么会不清楚呢,但很显然他也有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从曾山的角度看,眼看明年正月过了,他在济南的任期就要结束,那么按照大明官员的任免制度,是要交流使用的,自然是要离开济南,去其他地方当官,为了这个事情在京城里面各个方面都已经疏通好了,不管是吏部考评,还是朝中的大员阁老,都已经做好了工作,因此按照正常程序他应该是去江南更加富庶的地方任布政使,官升一级,到时候他自然而然就能离开清河这个火药桶,所以在他想来,眼前所有的这一切只要能够隐瞒到自己的离任也就好了,只要事情不捅开,难得糊涂不是?更何况上面的巡抚、布政使大人对太后家族仆人消失的情况都打哈哈,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顶头上司根本不像将这层利害关系给戳破,他们只想维持现状,所以推来推去的将皮球推到自己这里来了,要是自己跳出来,将脓包挑破,恐怕到时候不但无功,反而有罪,你想既然捅破了事情,哪就一定要给上面一个交代,要给上面一个交代,罗教的事情就绕不过去必须捅开,而这一捅开就要有可能要惹起罗教的反弹,导致动乱,那么到时候上司恐怕不会给你好颜色看,给你一个治政不严,引起民乱的考评,恐怕那时节江南的州府自己是不用再想去了,能落个早早致仕就是万幸,搞不好最后弄出来当黑锅替罪羊,连自己家的性命都保不住,自然这种傻事曾山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干呢,他现在是能拖就拖,能装糊涂就装糊涂。

    有的看官可能要说,这还不容易么,你既然想装糊涂,那么太后的家人来了,你完全可以让手下的人去制造几起冤假错案,找人顶罪,搪塞一番也就是了,到时候把这事情瞒过了,到时候任期到了,你不是可以松快的去别的地方上任么。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曾山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不行,因为第一,如果自己这么做了,那就和装糊涂是两个概念,装糊涂你可以表示一切都在调查之中,有了问题只是自己没有调查出来,最多给个失察的罪名,而你要是给事情结论,被有心人利用,这就是欺君瞒上,哪罪名可就完全两个概念了;其二,你要是将这件事情顶罪之后,是不是就完结了呢?其实没有,根本的冲突并没有解决,你在案件审结之后,必然太后的家族依然要派人来招揽船匠,还是要同罗教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倒时候反而事情将会往更坏的方面发展,所以以曾山这种宦海浮沉多年,又是世代从政的官员,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眼下曾山从自己儿子的嘴里得知,京城太后派了人下来查探来了,这就让他有些坐蜡,要是办,他没有办罗教的能力,要是不办继续拖延下去,又无法让那位东厂的颗管事满意,这种两难的境地和解呢?曾亮斟酌了一下,抬头问自己的儿子说道:“你这位京城朋友,与你交情如何,他在京城之中的事情,你无论大小细节都要仔仔细细的同我说明白。”

    曾亮望着自己父亲那凝重的面色,从这神色之中,他也明白知道这件事情恐怕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于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原原本本的将自己所了解的自己哪位大兄在京城的社会关系,背景一五一十的讲清楚,就连平日里的很多日常琐碎事情也没敢放过,不厌其烦的一一道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