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节 融合的一些想法,曾亮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七节 融合的一些想法,曾亮家 (第2/3页)

不合格的官员,以家族长老的模式定制下来也就是了,任何人绝对不会说三道四的。正是龙天羽有了这种深度的思考,才想以戚家军为基础做一次新的尝试,看一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够给借着融合戚家军与割鼻军这两支新的力量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收容办法出来。

    他在抛出这个新的方案之前,同刘泽有过接触和商议,刘泽在了解这个比较粗浅的方案之后,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刘泽看来,有些问题现在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等以后再说,先有个成型的制度,哪怕是最粗浅的制度也没有关系,只要能有就是好事,今后才能进一步完善制度的依托。更何况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戚家军的将士们除了一些真正年纪大的士卒之外,大部分青年人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和纪律熏陶,包括割鼻军在内,个顶个的都是好手,如此融入到青年军中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困难。因此抛出这个方案之际,刘泽出面做丑人,龙天羽出面做好人,将事情通告给戚家军与割鼻军的将领们,并告诉大家,这个方案并没有定型,而是在试行阶段,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不妨直接说,在最后定案之前可以畅所欲言,任何合理的意见都将会被采纳,但是一经定案,那就是规矩,是法度,大家都必须遵守和无条件服从,这个期限就是回到辽东之前,让大家有一个充分的思考。这话一出,让割鼻军和戚家军的人、包括刘泽都很惊奇,这是一种有别于大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知道在大明军队之中,任何人说的再多都是将官们的一言堂,而在这里,在龙天羽的组织之中,居然能给大家一个反馈意见的渠道和方式,这是一众人等所没有想到的,也是新鲜的,更是庆幸的,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跟错认,尊重在龙天羽的部队之中是无处不在,龙天羽强调的尊严不是虚幻的,不是嘴上的功夫,而是实实在在的在生活中始终潜移默化着的存在着,让人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的东西,是青年军中最精华,最有原则的理念。

    在初次将理念灌输出去之后,龙天羽很是欣慰的看到马涛他们惊讶与若有所思的神情,他知道今天的事情并没有白费,思想就是通过这种交流与互动一点一滴的融入到了大家的脑袋里面去,武力上的融入、纪律上的融入都不难,最难的是人的思想变化,只要马涛、王七这些人思想上能够有所转变,能够认同青年军之中的价值观,这就是融合的胜利,这才是龙天羽心里面最最期盼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坚不可摧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这种融合发展下去将会成为从思想、物质两个方面形成牢固的利益关系。

    期盼归期盼,思考归思考,事情还是要办的,路还是要走的。在解决了戚家军的问题之后,按照同古言兴商量的办法,将割鼻军不愿意跟着自己去辽东的部分力量,以马队行商的方式送出关外,临走的时候龙天羽不但给了不少的金银给谷峰等人,还给他们凑齐了不少武器与装备,并且说好,只要他回到辽东之后,一切都可以按照之前约定的立刻开展各种交易,谷峰自然是没有想到龙天羽会做的如此漂亮,当然他作为一个首领,也很难去反对在这个艰难的时候龙天羽收买人心的举动,只能含着笑,咬着牙,接受了下来,至于他的心里面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哪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不过龙天羽根本不在乎谷峰的想法,在他看来,谷峰再怎么有本事,这些选择离开的割鼻军大多数是因为对生活没有安全感造成的,他们对自己和青年军缺乏信任,所以选择离开观望,一旦留在辽东的割鼻军们各个过上了好日子,恐怕哪些选择走的割鼻军们很快就会回来辽东,毕竟有安稳的日子过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流离颠沛,朝不保夕的日子呢。当然这里面也有安抚新加入者的心思,因为这些人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肯定从心里上会有一种新集体的陌生感,但看到龙天羽对着些要离开的人都如此厚重礼遇,他们自然对将来会有更美好的期盼,由此将会大大消除陌生感。

    再有就是戚家军的家眷们,这里面包含了两种人,一种是家眷在浙江老家的,自然有想接过来的自然可以接过来,而另外一种则是人到了北方之后结婚生子,生活在枫叶堡的家眷们。这一部分,龙天羽的考虑是由昌盛号出面,组织商队,按照每家的实际情况发给安家费用,轻装减阵,直接走陆路去辽东,所以在与马涛等人商议之后,董飞,与钟国强离开了部队,直接回枫叶堡去与组织撤离工作。

    当一切的杂事在忙碌之中办完之后,时间已经在悄无声息中过去了三天。龙天羽算算时间,必须走了,再不走,恐怕自己将没有办法赶在过年回到辽东。但是自己现在走的话,带着近千人的人马,自然目标太大,而且戚家军毕竟目标太过显眼,恐怕容易生事,所以龙天羽盘算之后,决定分成两批人马,一路由刘泽、马涛带领,古庆余在其中,继续驻扎在这里,等候自己与曾亮父亲曾山的接洽之后,再做打算。原本按照龙天羽的计划,等清河的船匠弄到手了之后,肯定连同家眷会有大批的人要运往辽东,那么到时候戚家军可以借机混在他们中间,由清河直接出海回辽东,但这一切要做的稳妥就少不了曾山的支持,所以急不得,先要看看再说,现在将戚家军暂时留在河北境内,有古言兴的掩护,能够安全许多。而另外一路则是龙天羽带着宋老九还有铁卫、割鼻军奔赴济南府与曾亮会合,按照原计划进行。

    曾亮告别龙天羽一路疾奔,快到家中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父亲的脾气,心生胆怯,不敢去直接找他的父亲,他知道,要是现在直接去见父亲,按照自己父亲的家长作风,有理,你也变成了无理,万一父亲没见到先被关了起来,不是更加麻烦,更何况你科考名落孙山,而究其根源是自己迷上了航海所致,总是觉得没有底气见爹娘;可为了自己大哥的事情,为了自己家族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又不能不去找父亲,毕竟大哥同自己说的那件事情可不是儿戏,太后哪是何等人物,要是自己的父亲万一哪里脑袋一纠结,恐怕整个曾氏家族就要有灭顶之灾;正当曾亮思前想后无所定计的时候,边上的小厮说道:“公子,老爷这里不好见,咱们可以去见二爷啊,二爷一贯最疼您,有他帮着说话,相信老爷的气肯定很快就能消了。”

    小厮所说的这位曾二爷并不是曾亮的亲叔叔,而是隔了三层关系的族叔,前面说过曾家三代单传,是指他这一系嫡传三代都是只有一个子孙延续,虽然隔了三层关系,可曾二爷自小就疼爱公子,视如己出,有自己二叔帮着说话,自己的爹就不会那么过分的责罚了。曾亮听到小厮的提醒也是眼珠儿一亮,着啊,就找二叔,自己的的二叔,虽然没有官职,但他负责的是曾氏家族的所有对外生意,这些年借着父亲上位成为济南知府的官职,将家族的生意做得是愈发强大,也正因为他每年给曾氏家族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所以他在家族中有着不小的话语权,而二叔这个人可以说见多识广,自己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同二叔一说,恐怕二叔必然能够明白其中的道道,有二叔在边上帮着说话,至少自己的父亲一定会给面子的。

    于是曾亮偷偷摸摸的在晚上关城门之前进了济南城,直接派小厮去打探曾二爷曾河有没有在家,很快小厮回报说:“公子,刚才我去了二爷家,二爷不在,他家中的小厮说,时间靠近年底,他老人家去德州曾家商号查账去了,不过,不过,”

    曾亮听到自己小厮吞吞吐吐的摸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说道:“有屁快放,不知道你家公子正烦着么,什么不过,不过的,说清楚了。”

    “不过,刚才的小厮偷偷告诉我,叫我转告少爷,老爷已经在族中通报了,要将少爷赶出家门,谁看到了少爷回家,就要将他赶出家门,不认公子做儿子了。”

    倒抽了一口冷气,曾亮知道事情严重了,看来自己的老爹的气可是不小,眼下回去恐怕直接要撞在枪口上,乱棍打出倒是不怕,怕就怕是连老爹的人都见不到,直接给关了起来,最后误了大事。思前想后,曾亮一咬牙,这事情还是要去找自己的二叔出面才能得个善果,直接奔了德州,走回头路,去找曾河去了。

    到了德州,在曾家分号找到了曾河,此时的曾河看着突然冒出来的自家侄子,倒也不意外,他认为自己的侄子来找自己就是为了在他爹爹面前求情的。先前,曾亮提前打发自己的老管家回山东,在曾山的逼问下,老管家已经一五一十的将曾亮的事情通通说了一遍,当场就把曾山气的七窍生烟,说再也不认这个儿子,并且通告了家中里的亲友,如果此逆子回来,一顿乱棍打出去,绝不姑息。可没成想自己的侄子见了自己的没头没尾的第一句话,就是:“二叔,二叔,大事不好,咱们曾家可是要大祸临头了。”

    听到这话,让原本很久没有看到侄儿的曾河哪小小的欣喜不翼而飞,他面色一沉,直接训斥道:“你这顽劣的孩子,怎么信口开河呢,要你二叔去你父亲面前为你求情,你直说,怎么还诅咒起家族来了,简直是胡说八道,你要再这样,二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