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节 整合也是种力量 (第2/3页)
是男还是女,到底值不值得,又或是能不能够依托继承大明的万里江山,更会因为各方的势力在孩子是男子的情况下会展露出何种的决定,而做出自己最终的判断。在眼下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因为龙天羽的出现,导致整个局面变的更加复杂,帝党、妃党、外戚、边阀、还有商人几者之间会因为某一个诱因产生合流的可能性。因此既然海贸是必然的,成为了各方势力合流的诱因,皇帝、妃子、外戚都想海贸,都想从中赚取大量的利益,那么如果她在现在铁了心反对海贸,就必将走向这些人的对立面,进而发生新的政治风潮,这对于太后是不愿意如此选择的。李太后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她自然知道,一味的堵截反对是政治上的下乘手段,而更好的办法应该是能够与敌人,或是曾经的敌人共同携手合作,参与进去正确的引导自己无法控制的事物,让它将对自己利益有所损害的可能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可能,这才是最有利的做法。
而更换刘昆,正好送给了李太后一把掌控全局的锁。如果让她的人掌控登州,不但可以控制海贸的进程,随时能给可能出现的危险带上一把保险锁,而且能够在整个海贸的政治势力整合的过程中担任主导地位,这对于怕海贸将朝中局势带下不可预知的太后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选择,因此以太后的政治智慧来说必然支持。至于太后的党羽去了登州水营之后对于海贸会不会有所阻碍,这也同样是必然的,不过,相对刘昆来说,两害取其轻,一定是太后这边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龙天羽能够提议这件事情,正是恰恰向太后表明了自己并没有私心,也没有参与到皇家权利之争的游戏之中去的意思,而是欢迎太后的随时随地的监察,如此一举数得的行动,完全可以实施。
二人讨论到这里,龙天羽现在反而有些担心郑贵妃这边的想法了,怕她会觉得自己有些朝秦暮楚,看到帝党、妃党无法掌控状况,就依附到后党那边去了。不过随即张懋修就立刻打消了他的愁绪。郑贵妃是聪明人,她比万历帝更加清楚,只要达成了这次政治上面的初始合作的方式探索,对于今后各方势力在海贸中的合作,就有了一条可循的政治合作的道路,如此只有百利而无一害,郑贵妃又怎么可能有其他想法呢?更何况在与李太后透露消息之前,龙天羽自然要去郑府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同郑承宪解释清楚,如此误会自然能够消除。
从张懋修处得到了好的计谋之后,龙天羽先是同郑承宪说了自己这个让出主导权,由后党操纵的计策,从郑贵妃处反馈的结果,果然不出张懋修所料,郑贵妃立刻同意了,不但同意了,而且还卯足了劲,使出浑身解数在万历帝哪里得到通过。随后,龙天羽立刻通过潞王联系上了李洛,希望李洛能够说动李太后定罪罢免刘昆的登州水师总兵署都督佥事的职务,而改任后党能够支持的人选。通过潞王朱翊镠告诉李洛,再由李洛把龙天羽的话传给太后,没出半天,太后哪里传出了消息,要龙天羽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朝局大事,不是他一名白丁能够去搬弄的,而且更是斥责了龙天羽不分轻重,不知进退,妄议朝政等一堆话语,弄的来透露消息的潞王脸都煞白了,以为龙天羽要倒霉了,有些惴惴不安,深怕为这件事情让自己脱困的希望变的渺茫,所以他很是埋怨了龙天羽几句。不过龙天羽的心里面却没有丝毫的恐惧,为什么?很简单,太后眼下绝对不会动自己半根毫毛,不是说因为李洛,如果单单是李洛,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来说,利益自然放到亲情面前,李太后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侄女而对龙天羽又什么其他的想法。李太后是基于利益,正如张懋修所分析的,李太后完全看透了里面的玄机,和政治可能性,所以她只是斥责龙天羽,斥责是必须的,这是一种政治需要,而干打雷不下雨的不施加任何惩罚,恰恰表明了太后的态度,自然龙天羽明白其中的奥妙。
果然龙天羽不出所料,在李太后大发雷霆的数日之后,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首先山东巡案御史突然发力,上折子参登州水师总兵署都督佥事刘昆贪账枉法,抢夺民财,私设港口,沟通倭寇四大罪名,内阁接到了奏本之后,完全不敢怠慢,不管是其中谁与刘昆私底下有着勾连,但是面子上却是需要大公无私的一面,更何况奏本之中有一条最关键的,就是沟通倭寇这条罪名,这条罪可不是开玩笑,自从大明朝成祖之后,倭人时有侵犯,目前北南两方被当成最大的敌人,更何况日前在轰动京师的盗卖武器窝案,同长街血拼案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