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节 旅顺口的难题(2) (第3/3页)
怨我。”
郑国泰见自己的大兄发话,一声欢呼,立刻朝着泳池冲去,边冲边喊:“等等我,换人换人,暂停暂停~!”看着欢快的郑国泰,龙天羽不由得摇了摇头,心里叹道,这还是孩子~!
接下来的几天,不知道是心情的缘故,还是老天爷开恩,龙天羽想要办的事情显的那么顺利,从帮郑贵妃找安神稳胎的药,到和郑承宪的见面都显的非常完美。贵妃娘娘需要的药材分号之中是没有的,但是总号的药材名录上记载了这味药材,因此龙天羽吩咐人快马加鞭去总号调用,在一路不惜马力,跑死了五、六匹马,借用驿站传送药材的情况下,很快就把药材送到了京师,交给太医查验后又送到了宫中给了郑贵妃,听郑国泰说,郑贵妃服用之后果然神清气爽,不在头痛,万历帝也龙心大悦,提了好几次龙天羽的名字呢。
当然实际上能让郑贵妃心情舒畅的不是送药,而是龙天羽同郑承宪的一番话。他是在夜晚宵禁时节,悄悄的去的郑府。与郑承宪见面之后,龙天羽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他能够想办法剔除刘昆将登州水营掌握在自己人手上,郑承宪听完龙天羽的一番详尽的分析之后,当机立断,无论如何要拿下刘昆,但他又指出让刘昆下台并不是太难,尤其是港口建立并没有流露出消息的时候,以有心算无心,自然而然能起到攻其不备的作用,只是当刘昆下台之后,续任者要安排上自己人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龙天羽这时候转念一想,既然续任者妃党没有把握自己吃下来,那么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这好事情就让给后党也就是了,如此一则能让太后放心的自己这个妃党在辽东的举措,进而不在港口的设立和建设过程之中到自己的麻烦,二则也算是卖个好给后党,让太后清楚的知道,妃党是尊重和敬畏太后的。政治有时候就是妥协与相互的补充,不要去计较一时的得失,这才是政治真正的含义。此言一出,郑承宪也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当机立断进宫去找自己的女儿,同她商议,要她先去探探万历帝的风声,看看万历帝对这件事情有没有什么想法,先让枕头风挂一下试试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事情的重要性让郑贵妃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很快,一天之后龙天羽就从郑贵妃哪里得到了反馈。按照郑贵妃那里传来的消息,罢免刘昆是不可能的,毕竟对于一任军队主官想要无缘无故的将他撤职查办,就算明知他有一些不法的行为,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大明王朝想要罢免一名官员,可不是现代人眼里面好像皇帝一句话就能实现,事实上如果皇帝说要罢免某个官员,首先要拿出具体的证据,然后把证据告知内阁大臣们,由大臣们讨论,接着,如果大臣们同意,自然就可以罢免,而如果皇帝的理由不充分,或内阁大臣们有所歧义,又或会因为罢免一名官员引发了某种政治风潮的话,内阁是有可能交还或是不遵循中旨的旨意。说起来大明王朝的内阁制度,在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它开始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而到了大明万历初年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虽然张居正已经死去并且被打倒,但是万历帝并没有类似他祖先明成祖之前的几位皇帝所拥有的魄力和手段,能够果断刚毅的将文官集团获得的权利收回来;同理,文官集团也不愿意交出自己获得的既得权利,别看申时行善于和稀泥,同时他能当上首辅,是因为站在帝王这边的因素,可从现实上来看,如果他不能按照文官集团利益和保护好文官集团已经固化了的权利之时,被弹劾罢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哪个时候就连皇帝出面也难以保全。而登州大营的事情就是如此,作为万历帝来说,他选择了最不容易产生麻烦的做法,就是把刘昆调走。
把刘昆调走,看似好像同龙天羽提出的把刘昆罢免,看似结果一样,但实际上来说,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罢免刘昆,甚至让他下狱定罪,可以将其安排再军中的势力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一扫而空,同时罢免定罪成功,能够让北方这些联合起来的利益派,朝南方那些海商势力集团发出一声表示自己存在的吼叫声,彰显自己的实力。可被万历帝这么一弄,事情完全变了味道,不但不能显示出一种支持,反而显露出万历帝对各方势力所束缚,不敢大张旗鼓的展露手脚的虚弱本色。那么敌人看到你如此表现,明白了你的软弱,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肯定会抓住机会大肆反击,所以最后弄不好,连刘昆的调走都会成为泡影。